《题施山人野居》

时间: 2025-01-10 22:32:27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施山人野居
白居易 〔唐代〕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白话文翻译:

得道的人应该不执着于名利,谋生的事也不必太过计较。春天的泥土温暖,稻秧在生长;夜晚的火焰烘焙着茶叶,散发着香气。水巷中风尘少,松林中的斋室日月悠长。真正的高闲生活是极其珍贵的,哪里能去寻觅那些侯王贵族呢?

注释:

  • 得道:指的是得到道理或真理的人。
  • 应无著:应该不执著于世俗的名利。
  • 谋生:谋求生存、生活的手段。
  • 春泥:春天的泥土,温暖且肥沃。
  • 秧稻:稻子的幼苗。
  • 夜火:夜晚的火光。
  • 焙茶:烘焙茶叶的过程。
  • 水巷:水边的小巷,环境清幽。
  • 风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松斋:松树旁的书斋,象征清幽的生活。
  • 高闲:指一种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
  • 侯王:指那些权贵或有地位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得道无著”以及对高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超脱于名利的哲学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和关注民生著称,作品涉及广泛,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题施山人野居》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逃避官场纷扰,向往田园生活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得道应无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道理与名声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得道者应该摆脱对名利的执着。接下来的“谋生亦不妨”则表现出一种务实的态度,生活的艰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泥土和夜晚烘焙茶叶的场景,生动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接着,“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通过描绘水巷的清幽和松林书斋的长久,进一步体现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最后一句“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则是对高闲生活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贵族生活的否定与对高雅、闲适生活的追求,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真正价值。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得道应无著:得道之人应当无执念于世俗名利。
    • 谋生亦不妨:谋生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度的追求生存是可以的。
    • 春泥秧稻暖:春泥温暖,稻秧生长,描绘自然的美好。
    • 夜火焙茶香:夜晚的火焰烘焙茶叶,香气四溢,表现生活的宁静。
    • 水巷风尘少:水边小巷,风尘少,环境清幽。
    • 松斋日月长:松林书斋,日月悠长,体现闲适的生活状态。
    • 高闲真是贵:高雅闲适的生活是极为珍贵的。
    • 何处觅侯王:何处可以去寻觅那些有权势的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高闲”和“侯王”的对比,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珍贵。
    • 意象:春泥、夜火、水巷、松斋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新宁静的生活场景。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提升了诗的整体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超脱于名利、追求自然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春泥:象征生机与温暖,代表自然的复苏。
  • 夜火:象征温暖与宁静,暗示生活的惬意。
  • 水巷:象征清幽与世外桃源,反映理想的隐居生活。
  • 松斋:象征高雅与闲适,表达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侯王:象征权势与名利,诗人对其的否定反映了其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倡导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超脱于名利
    • C. 仅关注生存
    • D. 追求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夜火焙茶香”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烘焙茶叶的过程
    • B. 夜晚的寂静
    • C. 生活的忙碌
    • D. 春天的温暖
  3. “水巷风尘少”中强调了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
    • B. 生活的平静
    • C. 生活的忙碌
    • D. 生活的贫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题施山人野居》与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白居易更强调社会的超脱,而王维则更侧重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共同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