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 咏苎萝山》
时间: 2024-09-19 21:4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白话文翻译:
西施是越溪的女子,出身于苎萝山。
她的美丽掩盖了古今,连荷花都为她的容颜感到羞愧。
她在碧水中浣纱,悠然自得,和清波一起闲适。
她那白皙的牙齿真是难以启齿,沉吟在碧云之间。
勾践为了她而征战,扬蛾轻盈地进入吴国。
她曾被带入馆娃宫,那里遥不可及,难以攀登。
她虽已破了夫差的国家,千秋之后却依然不曾归来。
注释:
- 苎萝山:指的是越国的一个山名,传说西施出自此地。
- 秀色掩今古:形容西施的美丽超越了历史长河。
- 荷花羞玉颜:形容西施的美丽连荷花都感到自愧不如。
- 浣纱:洗纱,古代女性的日常活动。
- 勾践: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因西施而复国。
- 馆娃宫:古代宫殿名,暗指西施被俘后进入吴国的后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西施》创作于李白的晚年,正值唐代盛世,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李白以西施的美丽传说为题材,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在《西施》中,李白以西施的美丽为主题,展现了她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命运。开篇即点明西施的身份,指出她来自苎萝山,设置了美丽的背景。接着,诗人用“秀色掩今古”来强调西施的绝世容颜,使人联想到她与历史长河中的其他美女相比,依然光彩夺目。接下来的“荷花羞玉颜”,则将西施的美丽与自然之物相结合,增强了她的神秘感和典雅气质。
“浣纱弄碧水”描绘了西施在水边悠闲的景象,既表现了她的温柔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提到“勾践”,暗示了西施被卷入历史的漩涡,成为国家争斗的牺牲品。
最后几句描绘了西施的命运,她虽曾与勾践一同复国,但最终却被历史遗忘,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通过西施的故事,李白不仅表现了对美的赞美,也反映出对历史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介绍西施的出身,暗示她的美丽与高贵。 -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形容西施的美丽超越历史,连荷花都感到自愧不如。 -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描绘西施在水边浣纱的宁静景象,表现她的优雅。 -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反映西施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表的情感。 -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及西施与勾践的关系,暗示她的美丽与国家命运交织。 -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描述西施被带入吴国后宫的无奈,象征着命运的无情。 -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表达西施虽助勾践复国,最终却未能归来,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秀色掩今古”,将西施的美丽与时间对比,突出其独特。
- 拟人:如“荷花羞玉颜”,赋予荷花情感,增强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西施的美丽与命运,展现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悲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象征绝世美丽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 荷花:代表纯洁、美丽,与西施的美相映成趣。
- 碧水: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西施的内心世界。
- 勾践:连接个人与历史,代表国家的命运。
- 夫差国: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无情,反映个人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施出自哪个地方?
- A. 苎萝山
- B. 吴国
- C. 齐国
-
李白将西施与哪个自然物进行对比?
- A. 竹子
- B. 荷花
- C. 青松
-
勾践为了谁而征战?
- A. 西施
- B. 夫差
- C. 君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李白的《西施》与杜甫的《丽人行》,两首诗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但李白更注重历史与命运的交织,而杜甫则关注女性的生活与情感。两者在意象使用与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施》的美学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