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畅当赴山南幕》

时间: 2025-01-22 18:35:08

含情脱佩刀,持以佐贤豪。

是月霜霰下,伊人行役劳。

事将名共易,文与行空高。

去矣奉戎律,悲君为我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畅当赴山南幕
作者: 卢纶

含情脱佩刀,
持以佐贤豪。
是月霜霰下,
伊人行役劳。
事将名共易,
文与行空高。
去矣奉戎律,
悲君为我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启程前往山南任职的朋友畅当的深情祝福。诗人用“含情脱佩刀”来形容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朋友的前行是为了能辅佐贤良之人,追求事业。诗中提到“是月霜霰下”,描绘了寒冷的天气,显示出行路的艰辛。“伊人行役劳”突显了朋友在官场上可能面临的辛苦与挑战。接下来提到“事将名共易,文与行空高”,则是对事业的期许与渴望,强调文采和行动的价值。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尽管悲伤,但仍要祝福他追随大业。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含情:含有深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恋。
  2. 脱佩刀:意指放下佩刀,象征着离别与不舍。
  3. 霜霰:指的是霜和小冰雹,形容天气的寒冷。
  4. 伊人:指的是友人或爱人,这里特指朋友畅当。
  5. 行役:指行走和劳作,暗示朋友的辛苦与责任。
  6. 名共易:指事业与名声的变化。
  7. 戎律:指军事法规,象征着对国家和职责的忠诚。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贤豪”与“戎律”反映了唐代对忠臣良将的尊重以及对官员责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8年,卒于公元798年,号白云山人,晚唐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以描写友人离别、思乡之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朋友畅当即将赴山南任职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祝福和对离别的惆怅。唐代是诗歌发展的辉煌时期,诗人常通过友谊的主题展开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诗歌鉴赏:

卢纶的《送畅当赴山南幕》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朋友赴任的艰辛与追求。开头两句“含情脱佩刀,持以佐贤豪”,通过“佩刀”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同时也暗示了朋友即将投身于为国为民的事业之中。接下来的“是月霜霰下,伊人行役劳”则通过寒冷的天气描绘了行路的艰难,突显出朋友在新任职务上的不易和辛苦。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的祝愿与自己的忧伤,深刻体现了那种既想祝福又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友谊,也是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官员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含情脱佩刀:表达了深情的离别之情,象征着放下武器,走向文治之路。
  2. 持以佐贤豪:指朋友前往山南辅佐贤良之人,展现出友人的志向与责任。
  3. 是月霜霰下:描写了寒冷的天气,暗示出出行的艰难。
  4. 伊人行役劳:强调了朋友在外的辛苦,传达对其处境的关心。
  5. 事将名共易:表达了对事业与名声的期许,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希望。
  6. 文与行空高:突显文采与行动的重要性,表明追求理想的高远。
  7. 去矣奉戎律:朋友即将前往新岗位,承担起职责。
  8. 悲君为我曹: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悲伤与不舍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意象:如“霜霰”用以象征寒冷的环境,暗示出离别的艰辛。
  • 情感的比喻:通过“佩刀”与“贤豪”,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责任的承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友谊与责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佩刀:象征武力与责任,暗示着离别。
  2. 霜霰:象征艰难与挑战,增强了行旅的辛苦感。
  3. 贤豪:代表理想与追求,体现出对品德与才能的崇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含情脱佩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不舍
    C. 愤怒
    D. 兴奋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是月霜霰下”,意在描绘____的天气。

  3. 判断题:诗中提到“文与行空高”,意味着对文采与行动的重视。 (对/错)


答案:

  1. B
  2. 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畅当赴山南幕》同样为送别诗,但李白的作品更突出豪放的个性,而卢纶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责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这样整理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卢纶的《送畅当赴山南幕》,并激发对唐诗的兴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