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春慢 壬子热河行宫感赋》
时间: 2025-01-11 19:39: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山万叠,似环绕宫城,争献颜色。流水小桥,无限凄凉呜咽。试上平原一望,尚想见当年游猎,败堞危楼,写尽了一代兴亡,只有杜鹃能说。行踪至此,凭吊处,惆怅荒烟残月。心在故乡,风景依稀无别。独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声羌笛。北顾关山,更悬念白草黄沙,遥听征人消息。
白话文翻译:
云山重重叠叠,仿佛环绕着宫城,争相展现各自的美丽。流水潺潺的小桥,让人无尽地感到凄凉和哽咽。试着在平原上眺望,依然想起当年游猎的情景,破败的城垣和危楼,写尽了一代人的兴亡,只有那杜鹃鸟能诉说。行走到这里,凭吊的地方,心中充满惆怅,荒烟残月映照着我的孤独。心在故乡,眼前的风景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独自站立,悲怆地流下眼泪,忽然传来一声羌笛。向北望去,关山巍峨,心中更是悬念白草和黄沙,遥远地听到征人的消息。
注释:
- 云山万叠:形容云和山重重叠叠,气势磅礴。
- 宫城:指的是宫殿的城墙,象征权力和荣耀的地方。
- 凄凉呜咽:形容流水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
- 游猎:古代贵族的活动,象征着繁荣和兴盛的时光。
- 杜鹃:一种鸟,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荒烟残月:荒凉的景象,月亮依旧,但却显得孤寂。
- 羌笛:传统乐器,常用来表达思乡和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希龄(1875-1939),字子华,号白河,湖南人,是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及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上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作品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楚宫春慢 壬子热河行宫感赋》写于作者在热河行宫期间,正值壬子年(即1902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回忆往昔,感怀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故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开篇的“云山万叠”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既象征着雄伟的宫殿,又暗示了历史的厚重。随后的“流水小桥”则转向一种内心的感受,流动的水声与凄凉的情感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游猎”和“败堞危楼”更是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成就与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杜鹃鸟的出现,作为哀伤的象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惆怅的情绪。
最后,诗句“北顾关山,更悬念白草黄沙”描绘出一种遥远的思念与期盼,向往着征人归来的消息,表现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对过往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山万叠:强调自然景色的壮丽,有如环绕的宫城。
- 流水小桥:转折至个人情感,感到无尽的悲凉。
- 尚想见当年游猎:怀念过去的繁华,游猎象征贵族的生活。
- 写尽了一代兴亡:通过历史的痕迹,反映出兴亡的无常。
- 只有杜鹃能说:杜鹃鸟成了表达哀怨的唯一声音。
- 惆怅荒烟残月:孤独的景象与内心的惆怅相映成趣。
- 心在故乡,风景依稀无别: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始终存在。
- 忽送到一声羌笛:羌笛的声音打破孤独,带来对故乡的思念。
- 更悬念白草黄沙:北方的景象带来对征人和战事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山比作环绕宫城,增强了景象的层次感。
- 拟人:流水小桥被赋予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荒烟残月”对“白草黄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丽。
- 流水小桥: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脆弱。
- 杜鹃:象征着离别与哀伤。
- 羌笛:传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人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熊希龄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游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无聊
- B. 繁华的过去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个人的孤独
-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楚宫春慢》: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但《登高》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楚宫春慢》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熊希龄《诗词集》
- 现代诗词评论相关书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