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书事十二首》

时间: 2025-04-29 01:39:38

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

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暮书事十二首 张耒 〔宋代〕

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 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 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

白话文翻译:

风卷起尘沙,天空显得苍白,云层低垂,雪意凝结。 夜晚的山中不时传来虎的叫声,傍晚的市场早早地收起了灯火。 园中的栗子经过炮制依然美味,乡村的酒虽好却难以让人醉倒。 三年的官场生涯,感觉真是比冰还要冷。

注释:

  • 风卷尘沙白:形容风大,卷起尘沙,使得天空显得苍白。
  • 云垂雪意凝:云层低垂,预示着即将下雪。
  • 夜山时叫虎:夜晚的山中不时传来虎的叫声,增添了荒凉感。
  • 晚市早收灯:傍晚的市场早早地收起了灯火,形容市井的冷清。
  • 园栗炮还美:园中的栗子经过炮制依然美味,炮指炒或烤。
  • 村醪醉不能:乡村的酒虽好却难以让人醉倒,醪指酒。
  • 三年官况味:三年的官场生涯,况味指体验和感受。
  • 真是冷于冰:形容官场生涯的冷酷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他在官场生涯中的一段感慨,表达了对官场冷酷无情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岁末时节,回顾自己三年的官场生涯,感慨官场的冷酷无情,以及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岁末的自然景象和市井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描绘了岁末的苍凉景象,而“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则增添了荒凉和冷清的氛围。后两句“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而“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则是对官场生涯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冷酷无情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卷尘沙白,云垂雪意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岁末的苍凉氛围。
  • “夜山时叫虎,晚市早收灯”:通过动物的叫声和市井的冷清,增添了荒凉感。
  • “园栗炮还美,村醪醉不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总结了三年的官场生涯,表达了对官场冷酷无情的深刻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真是冷于冰”用冰的冷来比喻官场的冷酷无情。
  • 拟人:“云垂雪意凝”将云拟人化,形容云层低垂,预示着即将下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官场冷酷无情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和市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然、乡村生活的怀念。

意象分析:

  • 风卷尘沙白:苍凉的自然景象。
  • 云垂雪意凝:预示着即将下雪的云层。
  • 夜山时叫虎:荒凉的山中动物的叫声。
  • 晚市早收灯:市井的冷清。
  • 园栗炮还美:乡村生活的美好。
  • 村醪醉不能:乡村酒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卷尘沙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风和日丽 B. 风大尘沙 C. 风平浪静 答案:B

  2. “夜山时叫虎”中的“虎”象征什么? A. 危险 B. 力量 C. 荒凉 答案:C

  3. “三年官况味,真是冷于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官场的中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岁暮书事十二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
  • 张耒的《岁暮书事十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