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底事中秋无月》
时间: 2025-01-26 02:5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
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
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白话文翻译:
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明月?原来是为了今晚的光辉。
众仙在桥上拍手欢庆,惊动了沉睡的龙。
天上灵槎(指神仙所乘的船)一次次驶过,人间八月的江潮涌动。
在西兴渡口,有多少人已经消逝?又见潮水涌起,明月高悬。
注释:
- 底事:何故,为什么。
- 元来:原来,实际上。
- 群仙:众多神仙。
- 拍手:表示欢庆。
- 度仙桥:指神仙所经过的桥。
- 惊起:惊醒,惊动。
- 眠龙:沉睡的龙,象征着久远的神秘力量。
- 灵槎:神仙的船,具有神秘和超凡脱俗的象征。
- 江潮:江水潮汐,体现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变迁。
- 西兴渡口:地名,代表着离别和生死。
典故解析:
- 中秋无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象征团圆与思念,此处的“无月”暗示一种失落感。
- 群仙:可能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神,通过他们的欢庆来映衬人间的孤寂。
- 眠龙:在古代神话中,龙常常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沉睡的龙暗示着潜在的能力和未开发的可能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珌,字子华,号青溪,生于宋代,主要以词作著称,风格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节,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缺失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神仙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团圆与孤独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西江月·底事中秋无月》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词作,诗人通过对中秋无月的叹息,引发对人与自然、生命轮回的深刻反思。开头以“底事中秋无月”引出主题,直接点明了中秋节的传统意义与现实的差距,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期待的情感。接着描绘了仙界的欢庆场景,形成了人间与天上、现实与理想的鲜明对比。诗中“惊起眠龙夭矫”,不仅展现了神秘的神仙世界,还暗示着潜藏的力量与希望。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人间,反映出潮水的起伏与生命的流转,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融入了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底事中秋无月:引入主题,表达疑问与失落。
- 元来留待今宵:揭示原因,暗示今夜的特殊。
- 群仙拍手度仙桥:描绘仙界的欢庆,形成对比。
- 惊起眠龙夭矫:暗示潜在的力量被唤醒。
- 天上灵槎一度:象征神秘与超凡。
- 人间八月江潮:表现时间流动与生命变迁。
- 西兴渡口几魂消:反思人生的短暂与逝去。
- 又见潮生月上:最后的期望与展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群仙拍手”与“惊起眠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龙拟人化,增添神秘色彩。
- 比喻:将灵槎比作神仙的舟,象征超凡脱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中秋缺月的思考,反映了人间孤独与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终在对未来的期待中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团圆、思念。
- 仙桥:代表神秘的通道。
- 江潮: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 眠龙:暗示潜在的力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秋节通常象征什么?
A. 劳动
B. 团圆
C. 祭祖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灵槎”指什么?
A. 船
B. 山
C. 河
答案:A -
“惊起眠龙”意指什么?
A. 醒来的龙
B. 沉睡的力量
C. 急速飞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程珌的《西江月》更加强调人与神仙的关系及生命的流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