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4-28 09:1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固山前波浪远。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促酒溅金催小宴。灯摇蜡焰香风软。落日烟霞晴满眼。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解写伊川山色浅。谁能画得江天晚。
白话文翻译:
北固山前,波浪似乎遥远。铁瓮城头,画角的余音渐短。催促酒席,金色酒液溅起,快要开始小宴。灯光摇曳,蜡烛的火焰在柔和的风中轻轻摇摆。落日的烟霞映满了眼帘。想要用丹青绘制这些景色,凭借我的巧妙笔触。可惜描绘伊川的山色太浅薄。谁能把江天的晚景画得如此美丽?
注释:
-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时著名的风景区。
- 铁瓮城头:指的是铁瓮城,城墙坚固,象征着防御。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军事和宴会场合。
- 促酒:催促饮酒,表示欢聚的氛围。
- 丹青:指绘画的颜料,常用来形容绘画艺术。
- 彤牙管:指精美的画笔,形容绘画技艺的精湛。
- 伊川:指伊水流域,风景秀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约公元1050年-约公元1120年),字子直,号无名,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词风清丽见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创作于仲殊晚年,可能在一次游览北固山时,感受到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因此创作了这首词。此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美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体现了仲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诗中开头“北固山前波浪远”,描绘了远方的波涛,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接着“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城镇的喧嚣之间的对立。接下来的“促酒溅金催小宴”,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欢聚与温暖,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灯摇蜡焰香风软”一句,生动描绘了温馨的宴会氛围,蜡烛的摇曳与香风交融,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而“落日烟霞晴满眼”,则通过色彩的描绘,渲染了落日时分的壮美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最后“谁能画得江天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渴望与无奈,尽管他有心想要描绘出这幅美景,却感到自己的技艺不足,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局限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沉郁的情感,展现了仲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固山前波浪远:描绘了北固山前的辽阔景象,波浪远去,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 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铁瓮城的防御坚固,画角的声音渐渐消失,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沉寂。
- 促酒溅金催小宴:催促饮酒,金色的酒液溅起,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 灯摇蜡焰香风软:灯光摇曳,蜡烛火焰在柔和的风中轻轻摇摆,体现了一种温馨的场景。
- 落日烟霞晴满眼: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天际,给人以美的享受。
- 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想要用绘画表达这些美景,展示了诗人渴望艺术创作的心情。
- 解写伊川山色浅:描绘伊川的山色却显得平淡,意在表达自己的技艺不足。
- 谁能画得江天晚:最后发出感慨,谁能将这幅美丽的江天晚景画出来,流露出对美的追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摇蜡焰”,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波浪”、“烟霞”等,展示了自然的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固山:象征着坚韧与自然的壮美。
- 波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起伏。
- 铁瓮城:象征着防御与坚固的生活。
- 酒:象征着欢聚与欢乐的时光。
- 灯光与蜡烛:象征着温馨与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蝶恋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仲殊
- C. 苏轼
- D. 陆游
-
诗中提到的“北固山”位于哪个省?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安徽
- D. 山东
-
“灯摇蜡焰香风软”中的“蜡焰”指的是?
- A. 燃烧的蜡烛
- B. 火焰的颜色
- C. 蜡烛的形状
- D. 蜡烛的气味
答案:
- B. 仲殊
- A. 江苏
- A. 燃烧的蜡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与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 《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人事的思考与感慨,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仲殊词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