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

时间: 2025-01-26 06:14:51

七雄侧目虎狼都,仁暴端由取舍殊。

燕太子留生马角,楚王心作牧羊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质子
作者: 刘克庄

七雄侧目虎狼都,
仁暴端由取舍殊。
燕太子留生马角,
楚王心作牧羊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七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其中的君王们如同虎狼一般,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警惕。仁义与暴力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决策。燕国的太子因机缘巧合得以保全性命,而楚国的王则因心志低微,甘愿成为牧羊的奴隶。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 侧目:侧头看,形容带有警惕和防备的目光。
  • 仁暴:仁义与暴行,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
  • 马角:指燕国太子所留的马,象征着保全的机会和命运的转折。
  • 牧羊奴:指楚王甘愿做低贱的事情,形容其心志的卑微与屈从。

典故解析

  • 燕太子:指的是燕国的太子,历史上著名的燕太子是燕昭王的父亲,因其经历复杂,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
  • 楚王:在诗中象征着对于权力的无能和屈从,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楚国君王的失误与屈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台,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融合了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心。刘克庄在诗词上追求风格的创新,强调情感的真挚和意境的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侵扰的历史背景下。刘克庄借用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境,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反映了对领导者仁义之治与暴政之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质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权力与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开篇提到“七雄”,即七国君王如虎狼般互相警惕,展现了战国时期的竞争与敌对。接着提到“仁暴”,则强调了政治选择的两难,仁义与暴力的取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生存。

在诗的后两句中,燕太子的生存被比作“马角”,暗示着在权力斗争中能够保全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的微妙与珍贵。而楚王则被形容为“牧羊奴”,其心志的卑劣与屈从,显示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心理状态,令人深思。

诗中使用的隐喻与象征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使得读者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的警醒。刘克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对政治与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雄侧目虎狼都:形象地描绘了七国君王彼此之间的警惕与敌意,虎狼之类的比喻突出了他们的凶狠与狡诈。

  2. 仁暴端由取舍殊:仁义与暴行的选择在于个人的决策,表达了治理国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3. 燕太子留生马角:燕国太子由于某种机缘得以保全性命,马角象征着生存的机会。

  4. 楚王心作牧羊奴:楚王心态的卑微与屈从,暗示着对权力的无能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王比作虎狼,体现了权力竞争的残酷。
  • 对仗:如“仁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马角与牧羊奴分别象征生存的机会与屈辱的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国历史的隐喻,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个体选择的艰难。诗人揭示了仁义与暴行的道德抉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雄:象征着权力与竞争。
  • 虎狼:象征着凶狠与狡诈。
  • 马角:象征着生存与机缘。
  • 牧羊奴:象征着屈从与卑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 A. 齐、楚、燕、韩、赵、魏、秦
    • B. 齐、楚、燕、吴、晋、越、汉
    • C. 齐、赵、魏、燕、楚、宋、明
  2. 诗中“仁暴”所指的是什么?

    • A. 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
    • B. 两位历史人物
    • C. 两种动物
  3. 楚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高傲
    • B. 屈从与卑微
    • C. 英勇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

  • 主题:反映了战乱对国家与人民的影响,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风格:同样使用了对比与象征,展现出深刻的社会关怀。

王之涣《登高》

  • 主题: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风格: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情感更为抒发。

粗略解读

刘克庄与杜甫、王之涣的作品皆反映了不同层面的历史与社会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