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平湖百亩》
时间: 2025-02-01 18:5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平湖百亩
作者: 黄机 〔宋代〕
平湖百亩。种满湖莲叶,绕堤杨柳。
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湿沾襟袖。
静惬邻鸡啼午,暖逼沙鸥眠昼。
西园路,更红尘不断,蝶酣蜂瘦。
知否。堪画处,野荠芜菁,罥地铺茵绣。
桃李阴边,桑麻丛里,斜矗酒帘夸酒。
竹寺小依山趾,茅店平窥津口。
春又晚,正香风有客,倚阑搔首。
白话文翻译:
在平湖的百亩之地,湖面上种满了莲叶,堤岸边垂挂着杨柳。
波光轻轻荡漾,烟雾轻柔映照,湿润的空翠沾湿了我的衣襟袖子。
安静而惬意,邻家的鸡在午后啼叫,温暖的阳光驱使沙鸥在白昼中打盹。
西园的小路上,红尘依旧不断,蝴蝶醉了,蜜蜂却显得瘦弱。
你可知?这地方如画,野荠和芜菁交错,绣般铺展在大地上。
桃李的阴影下,桑麻的丛林里,酒帘斜斜地矗立,夸耀着美酒。
竹寺依偎在山脚,茅店平静地俯视着渡口。
春天又晚了,正是香风送客的时节,我倚着栏杆,抚摸着头颅。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亩:一百亩地,指面积广阔。
- 冉冉:缓缓地,形容波光轻轻荡漾。
- 辉辉:光辉,形容烟雾的光泽。
- 沾襟袖:湿润了衣襟和袖子。
- 邻鸡啼午:邻家的鸡在午后鸣叫。
- 沙鸥:一种海鸥,通常在沙滩上栖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桃李阴边”与“桑麻丛里”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字元度,号澹庵,宋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常蕴含深厚的生活哲理与自然美。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黄机隐居田园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乡村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喜迁莺·平湖百亩》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湖畔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开篇的“平湖百亩”便迅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感,接着通过“种满湖莲叶,绕堤杨柳”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冉冉波光,辉辉烟影”,将水的轻柔与烟雾的朦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恬淡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接下来的“静惬邻鸡啼午,暖逼沙鸥眠昼”,则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悠闲,营造出一种温暖的乡村气息。尤其是“西园路,更红尘不断,蝶酣蜂瘦”,将人间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进行对比,突显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竹寺、茅店的景象,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湖百亩:引入广阔的湖面,暗示自然的宁静。
- 种满湖莲叶,绕堤杨柳:生动展现湖边的自然环境,充满生机。
- 冉冉波光,辉辉烟影:描绘水面的波光与远处的烟雾,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
- 静惬邻鸡啼午:展现静谧的午后生活,安详而惬意。
- 暖逼沙鸥眠昼:表现温暖的阳光让沙鸥在白昼中安然入睡。
- 西园路,更红尘不断:描绘出人世喧嚣的对比,表达诗人的淡泊心态。
- 知否:反问句,引导读者思考。
- 堪画处,野荠芜菁,罥地铺茵绣:描绘了如画的田园景色,色彩斑斓。
- 桃李阴边,桑麻丛里:展现乡村的丰饶,蕴含着生活的美好。
- 斜矗酒帘夸酒:生动描绘饮酒的情景,显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竹寺小依山趾,茅店平窥津口:描绘环境,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乡村气息。
- 春又晚,正香风有客,倚阑搔首:表达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自然景色比喻为“画”,突显其美丽。
- 拟人:如“蝶酣蜂瘦”,使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桃李阴边,桑麻丛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莲:象征纯洁与美丽。
- 杨柳:象征柔情与生命力。
- 沙鸥:象征自由与宁静。
- 酒帘:象征欢聚与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湖面种满了什么?
- A. 荷花
- B. 莲叶
- C. 芦苇
- D. 水草
-
“静惬邻鸡啼午”中的“惬”意为?
- A. 不安
- B. 舒适
- C. 忧愁
- D. 忙碌
-
诗中提到的“蝶酣蜂瘦”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繁忙
- B. 生命力
- C. 宁静
- D. 伤感
答案:
- B. 莲叶
- B. 舒适
- C.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黄机的《喜迁莺·平湖百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机更加强调生活的闲适,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宁静的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