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明池上缘衣儿,燮理阴阳焉用之。
建国立家真可怪,不栽梓漆与桐椅。
白话文翻译:
在金明池边,衣衫飘扬,调和阴阳又有什么用呢?
建立国家、创建家庭实在令人惊奇,难道不应该种植梓树、漆树和桐树吗?
注释:
- 金明池:古代池塘名称,象征美好景象。
- 缘衣儿:指衣物轻轻飘动的样子。
- 燮理:调和、管理。
-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
- 建国立家:建立国家和家庭。
- 怪:惊奇、不可思议。
- 栽梓漆与桐椅:比喻建立家业时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树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任何特定典故,但“阴阳”和“建国立家”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字子英),为宋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见长,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其作品多反映士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乙巳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对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充满忧虑,寄托了对安定生活和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以“金明池上缘衣儿”引入,塑造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场景,衣物随风飘扬,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闲适。而“燮理阴阳焉用之”,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质疑,暗示在纷乱的社会中,调和阴阳的哲学思想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实际意义。
后半部分的“建国立家真可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惑,诗人用“怪”字传达出对世事的困惑和无奈,质疑为何在建立国家和家庭的过程中,竟然没有种植合适的树木作为依托,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思想上紧扣着传统哲学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暗含着对当时政治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明池上缘衣儿:描绘一个静谧的池塘场景,表现出一种宁静。
- 燮理阴阳焉用之:质疑调和阴阳的哲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含有对自然法则的反思。
- 建国立家真可怪:表达对建立国家和家庭的惊讶,对现实的无奈。
- 不栽梓漆与桐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隐喻对现实的批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栽梓漆与桐椅”比作建立家业所需的根基。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质疑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当下状况的无奈与失望。
意象分析:
- 金明池:象征美好与和谐,自然的宁静。
- 衣儿:象征着自由与流动,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阴阳:象征宇宙法则,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梓漆与桐椅:象征建立家庭和国家的基础,强调现实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明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景象
- B. 现实困境
- C. 个人感情
- D. 自然法则
- 诗中提到的“阴阳”主要反映了什么思想?
- A. 自然哲学
- B. 家庭伦理
- C. 国家政治
- D. 个人情感
- 诗人对于“建国立家”的态度是?
- A. 赞成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忧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与杜甫的作品,前者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后者则在历史背景下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