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时间: 2025-02-04 16:2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耸的楼阁上,趁着晴朗的早晨攀登。楼阁高耸如石门的顶端,美丽可比赤城的标志。天空之路仿佛云虹近在咫尺,人间气象却显得遥远。山峦环绕着伯禹的庙宇,江水退去露出伍胥的潮汐。暑气渐退迎接秋意,凉风在今日飘荡。果林中残留着苦涩的李子,浮萍覆盖着甘甜的香蕉。观赏古迹感叹历史的漫长,凌空而立喜爱这空旷寂静。还能听到金刹下,钟声和梵音在夜晚萧萧响起。
注释
- 楼观倚长霄:楼观,指高耸的楼阁。长霄,高远的天空。
- 登攀及霁朝:霁朝,晴朗的早晨。
- 高如石门顶:石门,指高耸的山峰。
- 胜拟赤城标: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标,标志。
- 天路云虹近:天路,比喻高远的天空。云虹,云彩如虹。
- 人寰气象遥:人寰,人间。气象,景象。
- 山围伯禹庙:伯禹,指大禹。庙,祭祀大禹的庙宇。
- 江落伍胥潮:伍胥,指伍子胥。潮,潮汐。
- 徂暑迎秋薄:徂暑,过去的暑气。秋薄,初秋。
- 凉风是日飘:是日,这一天。
- 果林馀苦李:馀,剩余。苦李,苦涩的李子。
- 萍水覆甘蕉:萍水,浮萍。甘蕉,甘甜的香蕉。
- 览古嗟夷漫:览古,观赏古迹。夷漫,漫长。
- 凌空爱泬寥:凌空,高空中。泬寥,空旷寂静。
- 更闻金刹下:金刹,指佛寺。
- 钟梵晚萧萧:钟梵,钟声和梵音。萧萧,形容声音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立秋日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和对古迹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和对古迹的感慨。诗中“楼观倚长霄”和“高如石门顶”等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楼阁的高耸和山峰的雄伟,给人以壮丽之感。而“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天空的向往和对人间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的“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等句,融入了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最后,“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一句,以悠远的钟声和梵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观倚长霄:描绘楼阁高耸入云的景象。
- 登攀及霁朝:说明诗人趁着晴朗的早晨攀登。
- 高如石门顶:比喻楼阁高耸如石门的顶端。
- 胜拟赤城标:比喻楼阁美丽可比赤城的标志。
- 天路云虹近:比喻高远的天空仿佛近在咫尺。
- 人寰气象遥:表达人间景象显得遥远。
- 山围伯禹庙:描绘山峦环绕着伯禹的庙宇。
- 江落伍胥潮:描绘江水退去露出伍胥的潮汐。
- 徂暑迎秋薄:表达暑气渐退迎接秋意。
- 凉风是日飘:描绘凉风在今日飘荡。
- 果林馀苦李:描绘果林中残留着苦涩的李子。
- 萍水覆甘蕉:描绘浮萍覆盖着甘甜的香蕉。
- 览古嗟夷漫:表达观赏古迹感叹历史的漫长。
- 凌空爱泬寥:表达喜爱这空旷寂静的高空。
- 更闻金刹下:描绘听到佛寺下的声音。
- 钟梵晚萧萧:描绘钟声和梵音在夜晚萧萧响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等句,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对比:如“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通过对比突出了高远与遥远的对比。
- 夸张:如“楼观倚长霄”,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楼阁的高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立秋日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和对古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观:高耸的楼阁,象征高远。
- 石门顶:高耸的山峰,象征雄伟。
- 赤城标:美丽的标志,象征美丽。
- 天路云虹:高远的天空,象征向往。
- 人寰气象:人间景象,象征遥远。
- 伯禹庙:祭祀大禹的庙宇,象征历史。
- 伍胥潮:伍子胥的潮汐,象征历史。
- 凉风:秋天的风,象征秋意。
- 苦李:苦涩的李子,象征余味。
- 甘蕉:甘甜的香蕉,象征甜美。
- 金刹:佛寺,象征宁静。
- 钟梵:钟声和梵音,象征悠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楼观倚长霄”中的“长霄”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楼阁 B. 高远的天空 C. 晴朗的早晨 D. 美丽的标志
-
诗中“胜拟赤城标”中的“赤城”是指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美丽的标志 C. 祭祀大禹的庙宇 D. 伍子胥的潮汐
-
诗中“天路云虹近”中的“天路”比喻什么? A. 高远的天空 B. 人间景象 C. 秋天的风 D. 苦涩的李子
-
诗中“人寰气象遥”中的“人寰”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楼阁 B. 高远的天空 C. 人间 D. 美丽的标志
-
诗中“山围伯禹庙”中的“伯禹”是指谁? A. 大禹 B. 伍子胥 C. 诗人自己 D. 佛寺
答案:
- B
- B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孙逖《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孙逖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历史典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孙逖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孙逖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