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侍郎题杨舍人林池见寄》

时间: 2025-01-11 07:38:22

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

凤池冷暖君谙在,二月因何更有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渠水暗流春冻解,
风吹日炙不成凝。
凤池冷暖君谙在,
二月因何更有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河里的水在春天的融化中流动,然而风吹日晒却没有让它完全凝结;凤池的冷暖变化你是知道的,但为什么二月还有冰呢?

注释

  • 渠水:指小河或水渠。
  • 暗流:指水面下流动的水流。
  • 春冻解:春天的寒冷冰冻逐渐消融。
  • 风吹日炙:风吹过,阳光照射,意味着温暖的天气。
  • 凤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象征着优雅和温暖。
  • 冷暖:描述温度的变化。
  • 君谙:你(君)是知道的(谙)。
  • 二月:指农历二月,通常还是寒冷的季节。
  • 更有冰:为何还有冰存在。

典故解析

“凤池”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优雅和文人的聚集之地。二月本是春天的开始,但仍有冰,反映了春天的变化和自然界的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的通俗易懂和关注民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与韩侍郎交往时,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春季变幻中的细腻感受。开头两句通过“渠水暗流春冻解”和“风吹日炙不成凝”,展现了春天的转变和生命的流动,水流在春天的暖阳下初露生机,但却仍有冰存在,似乎暗示着自然界的复杂与多变。接着的“凤池冷暖君谙在”,则将视角转向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与理解,表明了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在结尾“二月因何更有冰”中,诗人用“更有冰”的疑问,传达出一种对变化的不解,反映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渠水暗流春冻解:描绘春天来临,水流在冰雪下暗暗流动的情景,展现生命的隐秘与潜移默化的变化。
  2. 风吹日炙不成凝:描写阳光和风的作用,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除寒冷,表现了春天的不稳定。
  3. 凤池冷暖君谙在:提到凤池的变化,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理解。
  4. 二月因何更有冰:用疑问句结束,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疑惑,反映了内心的思考和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形式工整,比如“春冻解”与“日炙不成凝”。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比如“君谙在”。
  • 象征:水流、冰、凤池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水流与冰雪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变化,同时也隐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渠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隐秘。
  • 凤池:象征优雅与文人情怀。
  • :象征寒冷与停滞,反映春天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池”象征什么?

    • A. 优雅与文人情怀
    • B. 冰冷与寒冬
    • C. 春天的温暖
  2. 诗句“二月因何更有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自然变化的疑惑
    • C. 对友人的思念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哪些?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和韩侍郎题杨舍人林池见寄》杜甫《春望》:两者都关注自然与人生,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杜甫则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