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时间: 2025-01-26 01:08:32

春晴凭水轩,仙杏发南园。

开蕊风初晓,浮香景欲暄。

光华临御陌,色相对空门。

野雪遥添净,山烟近借繁。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况值新晴日,芳枝度彩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凭水轩,仙杏发南园。
开蕊风初晓,浮香景欲暄。
光华临御陌,色相对空门。
野雪遥添净,山烟近借繁。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况值新晴日,芳枝度彩鸳。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晴朗日子,我倚在水边的轩阁上,南边的杏园里,仙杏花正盛开。
花蕊在清晨的微风中绽放,香气在阳光中飘荡。
阳光洒在御道上,花色映衬着空寂的寺门。
远处的野雪让大地显得更加洁净,近处的山烟使景色更加繁茂。
这里的环境闲适,似乎分隔出一个鹿苑,景色美得像桃花源。
更何况今天是个新晴的日子,芳香的枝条上飞舞着彩色的鸳鸯。

注释:

  • 春晴:春天晴朗的天气。
  • :倚靠。
  • 仙杏:指一种美丽的杏花,形容其绚丽。
  • :花蕊,指花的内部部分。
  • 浮香:飘散的香气。
  • 御陌:指皇帝的道路,古代指皇帝出行的路线。
  • 空门:寺庙的门,象征空灵与宁静。
  • 野雪:指雪覆盖的野地,象征着洁净。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人间乐土。
  • 彩鸳:色彩斑斓的鸳鸯,常用来象征爱情与美好。

典故解析: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宁静的理想世界。
  • 仙杏:杏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美丽与春天,常被用来描写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君何,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诗作于春日,描绘了慈恩寺杏园盛开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杏花为主题,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喜悦。首句“春晴凭水轩”,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气候,也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杏花的盛开,花蕊在初晨的微风中绽放,香气四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随着阳光的照射,景色更加美丽,诗中提到的“光华”和“色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野雪”和“山烟”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两句以“新晴日”和“芳枝度彩鸳”的美好意象收尾,传达出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活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晴凭水轩”:春天的晴朗日子,我在水边的屋子里靠着。
    2. “仙杏发南园”:南边的杏园里,仙杏花正盛开。
    3. “开蕊风初晓”:花蕊在晨风中初次绽放。
    4. “浮香景欲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景色逐渐变得温暖。
    5. “光华临御陌”:阳光洒在皇帝的道路上。
    6. “色相对空门”:花色映衬着宁静的寺庙门。
    7. “野雪遥添净”:远处的雪让大地显得更加洁净。
    8. “山烟近借繁”:近处的山烟让景色更加繁茂。
    9. “地闲分鹿苑”:这里的环境闲适,似乎分隔出一个鹿苑。
    10. “景胜类桃源”:景色美得像陶渊明的桃花源。
    11. “况值新晴日”:更何况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
    12. “芳枝度彩鸳”:芳香的枝条上飞舞着色彩斑斓的鸳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光华临御陌,色相对空门”,表现了对称和和谐美感。
    • 拟人:让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理想的桃花源相比较,深化了诗的主题。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 杏花:象征青春、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阳光:象征温暖、快乐与光明的未来。
  • :象征纯洁和宁静。
  • 桃源:象征理想人居和避世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春天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感悟
  2. “光华临御陌”中的“光华”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阳光的光辉
    • C. 月光的柔和
  3.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理想的生活
    • C. 现实的苦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李君何的《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夜景的神秘感,而李君何则强调春日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却都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