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1-11 11:0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 王炎 〔宋代〕 黄河浩浩不可航,腰壶欲渡何其狂。 妪挽翁衣愿无渡,忠爱深言反逢怒。 河流滔滔翁溺死,老妪搏膺泪如雨。 行人劝妪莫痛作,痛伤之极能断肠。 古来复谏多不祥,鸱夷浮江吴国灭,老臣疽背霸王歇。
白话文翻译:
黄河水势浩大,无法航行,腰间挂着壶想要渡河,是多么的狂妄。 老妇人拉着老人的衣服,希望他不要渡河,深情的劝告反而激怒了他。 河水滔滔,老人最终溺死,老妇人捶胸痛哭,泪水如雨。 过路人劝老妇人不要过于悲伤,极度的悲伤会让人心碎。 自古以来,反复劝谏往往带来不祥,就像鸱夷浮江导致吴国灭亡,老臣背上的疮疤让霸王停歇。
注释:
字词注释:
-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
- 腰壶:挂在腰间的壶。
- 搏膺:捶胸,表示极度悲痛。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怪鸟,这里指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嚭。
- 疽背:背上的疮疤。
典故解析:
- 鸱夷浮江吴国灭:指吴王夫差宠信伯嚭,导致吴国灭亡的典故。
- 老臣疽背霸王歇:指项羽的谋士范增因背疽而死,项羽失去重要谋士,最终失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老人不顾劝阻执意渡河最终溺死的悲剧,反映了作者对忠言逆耳、不听劝告的警示,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一个老人执意渡河的悲剧,深刻揭示了不听忠言的后果。诗中“妪挽翁衣愿无渡”与“忠爱深言反逢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人的固执和老妇人的无奈。结尾引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警示意义,使读者在感叹悲剧的同时,思考忠言的价值和听从劝告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河浩浩不可航”:描绘黄河水势浩大,无法航行。
- “腰壶欲渡何其狂”:形容老人腰间挂着壶想要渡河,显得狂妄。
- “妪挽翁衣愿无渡”:老妇人拉着老人的衣服,希望他不要渡河。
- “忠爱深言反逢怒”:老妇人的深情劝告反而激怒了老人。
- “河流滔滔翁溺死”:河水滔滔,老人最终溺死。
- “老妪搏膺泪如雨”:老妇人捶胸痛哭,泪水如雨。
- “行人劝妪莫痛作”:过路人劝老妇人不要过于悲伤。
- “痛伤之极能断肠”:极度的悲伤会让人心碎。
- “古来复谏多不祥”:自古以来,反复劝谏往往带来不祥。
- “鸱夷浮江吴国灭”:引用吴国灭亡的典故。
- “老臣疽背霸王歇”:引用项羽失去重要谋士的典故。
修辞手法:
- 比喻:“黄河浩浩不可航”比喻黄河水势浩大。
- 拟人:“妪挽翁衣愿无渡”拟人化老妇人的动作。
- 对仗:“忠爱深言反逢怒”与“痛伤之极能断肠”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个悲剧故事,警示人们要听从忠言,不要固执己见,否则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着危险和不可逾越的障碍。
- 腰壶:象征着老人的固执和狂妄。
- 老妪:象征着深情和无奈。
- 泪如雨:象征着极度的悲伤和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A. 成功渡河 B. 溺死 C. 返回 D. 被救
- 老妇人为什么流泪? A. 因为老人不听劝告 B. 因为老人成功渡河 C. 因为老人返回 D. 因为老人被救
- 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与哪个国家有关? A. 秦国 B. 楚国 C. 吴国 D. 齐国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渡汉江》(宋之问):同样以渡河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公无渡河》与《渡汉江》:两者都涉及渡河,但前者强调不听忠言的悲剧,后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