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幺凤》
时间: 2025-02-04 15:3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凤吟 幺凤
作者: 张翥 〔元代〕
蓬莱花鸟。记并宿苔枝,双双娇小。海上仙姝,唤起绿衣歌笑。芳丛有时遣探听,东风数声啼晓。月下人归,凄凉梦醒,怅愁多欢少。念故巢犹在瘴云杪。甚闭入雕笼,庭院深悄。信断羁雌远镇怨索绕。翠襟近来渐短,看梅花又还开了。纵解收香寄与,柰罗浮春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蓬莱的花鸟,提到曾在青苔的枝头上栖息的双双娇小的鸟儿。海上的仙女们,引发起衣着绿衣的歌声和笑声。芳草丛中偶尔会有探听的声音,东风轻轻拂过,传来几声晨啼。月光下人们归来,凄凉的梦中醒来,感到惆怅多于欢喜。想念着故乡的巢穴仍在瘴气弥漫的云层中,深闺幽静,闭门不出。那信笺断绝,牵挂的雌鸟被远方的怨恨所缠绕。翠绿色的衣襟渐渐变短,梅花又再度盛开。即使能够寄回香气,奈何春天的气息已然无踪。
注释: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超脱。
- 苔枝: 指长苔藓的树枝,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娇小: 形容鸟儿的可爱和纤细。
- 海上仙姝: 指美丽的仙女,寓意美好的事物。
- 探听: 细心观察和倾听,表达对自然的关注。
- 瘴云杪: 瘴气弥漫的云层,形容环境的恶劣。
- 雕笼: 比喻被禁锢的状态,暗示内心的压抑。
- 翠襟: 指衣襟的颜色,象征青春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字子熙,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丹凤吟 幺凤》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对鸟儿、梅花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丹凤吟 幺凤》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自然意蕴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蓬莱花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开头几句以“蓬莱花鸟”引入,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营造出一种梦幻的色彩。而“记并宿苔枝,双双娇小”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鸟儿的娇小与可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的“海上仙姝,唤起绿衣歌笑”,则将视线转向仙女,象征着美好和欢乐,增添了诗的灵动性。然而,诗人在后面的描写中却转向了忧伤。“月下人归,凄凉梦醒,怅愁多欢少”,表现了人归去后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的转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美与丑、欢与忧的对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结尾“纵解收香寄与,柰罗浮春杳”不仅是对春天的向往,更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莱花鸟: 引入主题,设定仙境般的背景。
- 记并宿苔枝,双双娇小: 细腻的描写鸟儿栖息的场景,展现其可爱。
- 海上仙姝,唤起绿衣歌笑: 描绘仙女的美丽,增添诗的灵动感。
- 芳丛有时遣探听,东风数声啼晓: 通过自然的声音,营造出清晨的宁静。
- 月下人归,凄凉梦醒,怅愁多欢少: 情感的转折,表现孤独与惆怅。
- 念故巢犹在瘴云杪: 追忆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甚闭入雕笼,庭院深悄: 表达被禁锢的内心状态。
- 信断羁雌远镇怨索绕: 牵挂的情感,表现对远方的思念与怨恨。
- 翠襟近来渐短,看梅花又还开了: 表达时间流逝与青春的短暂。
- 纵解收香寄与,柰罗浮春杳: 归结对春天的向往,感慨春天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下人归”比喻孤独的归途,增强情感。
- 拟人: “东风数声啼晓”,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 “怅愁多欢少”对比鲜明,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 代表理想与美好世界。
- 海上仙姝: 象征美丽与欢愉。
- 梅花: 代表坚韧与希望。
- 东风: 传递温暖与新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海上仙姝”象征什么?
A. 哀伤 B. 美好 C. 乡愁 -
填空题: 诗中“月下人归,__梦醒,怅愁多欢少”。
-
判断题: 诗中的“翠襟渐短”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 (对/错)
答案:
- B
- 凄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 张翥与温庭筠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有细腻的笔触,但张翥更多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乡,而温庭筠则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以上是对《丹凤吟 幺凤》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