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强君瓦亭》
时间: 2025-01-10 22:5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为魏博三年客,日有江湖万里心。
暂得野亭留马足,强循疏柳步堤阴。
无人携手共吴语,得意摇头时越吟。
何日东郊过微雨,并骑鞍马去同寻。
白话文翻译:
你在魏博当了三年的客人,每天心中想着江湖的万里情怀。
偶尔在乡间的亭子里停留片刻,勉强跟随稀疏的柳树走在堤岸的阴影下。
没有人能够陪我一起说吴地的语言,得意时只能摇头吟唱越地的诗句。
何时才能在东郊的小雨中相遇,骑着马儿一起去寻访呢?
注释:
- 魏博:古代的一处地方,位于今河北一带,诗人可能是以此地为背景。
- 江湖:象征着广阔的天地,表达诗人心中的渴望与思念。
- 野亭:乡间的亭子,诗人借此表达暂时的闲适。
- 疏柳:稀疏的柳树,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吴语:指吴地的方言,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越吟:指吟唱越地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而著称,作品中常表现出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在外地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渴望。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和强君瓦亭》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魏博三年客”,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身份,传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接着通过“暂得野亭留马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愿望。
“无人携手共吴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他与故友之间的距离与隔阂。而“得意摇头时越吟”则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身在异乡,他依旧能够在心中吟唱美好的诗句。最后一句“何日东郊过微雨”更是充满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为魏博三年客:指对方在魏博这一地方生活了三年,表达出一种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 日有江湖万里心:每一天都怀揣着对遥远江湖的向往,表现出一种不安与追求。
- 暂得野亭留马足:在乡间的亭子里短暂停留,暗示诗人渴望休息与放松。
- 强循疏柳步堤阴:勉强沿着稀疏的柳树走在阴影下,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行走与失落。
- 无人携手共吴语: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 得意摇头时越吟:在得意时吟唱越地的诗句,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 何日东郊过微雨:期待未来在东郊的小雨中相遇,寄托了对相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江湖,表达出对自由与广阔生活的向往。
- 拟人:通过“无人携手”来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
- 对仗:如“江湖/万里心”与“野亭/留马足”的对称,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与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亭: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暖,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江湖:代表着自由与广阔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柳树:象征着柔弱与依依不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魏博”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今河北一带
- B. 今江苏一带
- C. 今浙江一带
-
“无人携手共吴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相聚
- B. 感到孤独
- C. 忧伤离别
-
诗中提到的东郊小雨代表了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失落的情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和强君瓦亭》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但前者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壮阔,而后者则显得更为细腻与温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苏辙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