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时间: 2025-01-25 23:2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缘。
白话文翻译:
钟声和梵乐已经结束,香林之中我静坐禅修。
山岩庭院中树木交错,石间溪水潺潺流淌。
水中月影使我的心境更加宁静,云霞之中让我思绪独自飘渺。
谁能知道在世俗的尘嚣中,我因疲惫和疾病而不得不攀附于此?
注释:
- 钟梵:指寺庙的钟声和梵乐,通常用于佛教的仪式。
- 香林:香气四溢的树林,通常指佛教寺庙中的香木。
- 岩庭:山岩中的庭院,诗中指的是自然环境。
- 石濑:指石头上的溪流。
- 泻:流出的意思。
- 水月:水中的月影,形容静谧的景象。
- 攀缘:依附,借助。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禅意,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修养的追求,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号宣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其诗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较为复杂,社会动荡使得诗人常常感到疲惫和无奈。此诗写于雨后,正值自然清新之时,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开篇以“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引出诗人静谧的心境,钟声与香林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自然生出一份淡然与超脱。
接下来的“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树木与溪水相得益彰,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宁静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状态。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进一步深化了诗中所传达的禅意。水中的月影让心灵得到宁静,而云霞则引发思绪的深邃,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宁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缘”则是全诗的转折,诗人通过自我反思,揭示了人世间的无奈与疲惫。尽管身处美好的自然中,诗人却感受到生活的沉重与困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宁静的自然景观中,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哲学追求与艺术审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钟梵经行罢:钟声和梵乐已经结束,暗示一种宗教仪式的结束,带来了一种安静的气氛。
- 香林坐入禅:在香气四溢的树林中静坐,表明诗人对禅修的追求。
- 岩庭交杂树:山岩和庭院中树木交错,描绘出自然的优美景象。
- 石濑泻鸣泉:溪水从石头间流出,发出潺潺的声音,增加了诗的动感。
- 水月心方寂:水中的月影使心灵更加平静,表现了一种内心的安宁。
- 云霞思独玄:云霞带来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思索。
- 宁知人世里:谁能知道在世俗生活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疲病得攀缘:因身心疲惫而依附于自然,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月”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如“钟梵”和“香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间疲惫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禅意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梵:象征宗教与内心的沟通。
- 香林:代表自然与宁静。
- 水月: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思索。
- 云霞:表现对宇宙的深思与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林”是指什么?
A. 一种香料植物
B. 一片树林
C. 一座建筑
答案:B -
“水月心方寂”中的“水月”比喻了什么?
A. 外在的宁静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B -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世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A. 满意
B. 无奈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宁静,传达出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 杜甫《春望》:在社会动荡中表现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反映出他们各自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