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

时间: 2025-01-11 05:59:12

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

明催竹窗晓,寒退柳园春。

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

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
白居易 〔唐代〕
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
明催竹窗晓,寒退柳园春。
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
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细雨,东风轻拂,像是在撒下玉屑。明亮的晨光催促着竹窗外的清晨,寒气渐渐退去,柳园也开始显露春意。绿芽的香气令人怀念,红炉的温暖令人亲近。可怜的是,只有短短三两天,愿你不要成为一个失去雅致的闲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漠漠:形容景色模糊而辽阔。
  • 雰雰: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
  • 东风:春天的暖风,象征春的到来。
  • 散玉尘:如同玉屑般的细雨。
  • 明催:明亮的光线催促。
  • 寒退:寒冷逐渐消退。
  • 忍心:舍不得,心里不愿意。
  • 破斋人:指失去清雅气质的人。

典故解析: 在唐代,诗人通常描写早春的景象,表现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提到的“红炉”象征着温暖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早春时节,正值白居易与友人交往之际。诗人的心境也在春暖花开之际得到提升,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珍视与向往。

诗歌鉴赏: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描绘了细雨、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的开头“漠漠复雰雰”便以柔和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温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东风散玉尘”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东风比作撒下的玉屑,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与细腻。诗中的“寒退柳园春”更是将春的到来与寒冷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温暖的春意渐渐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这里的“绿”和“红”分别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温暖,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惬意。同时,最后一句“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则引导出一种对生活的珍惜,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漠漠复雰雰:描绘出早春时的细雨朦胧景象。
  2. 东风散玉尘:用生动的比喻表现春风的温柔与细腻。
  3. 明催竹窗晓:晨光照耀竹窗,催促人们迎接新的一天。
  4. 寒退柳园春:寒冷逐渐消退,春意开始在柳园中显现。
  5. 绿酝香堪忆:绿芽的香气令人怀念。
  6. 红炉暖可亲:红炉的温暖让人倍感亲切。
  7. 忍心三两日:表达对短暂美好时光的不舍。
  8. 莫作破斋人:劝告朋友珍惜生活,不要变得无趣。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东风散玉尘”)、拟人(如“明催竹窗晓”)和对仗(如“绿酝香堪忆,红炉暖可亲”)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细雨:代表着柔和与温情。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温暖。
  • 竹窗:象征着诗人的隐逸生活。
  • 柳园: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绿:分别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温暖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漠漠复雰雰”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寒冷的冬天
    • B. 朦胧的春雨
    • C. 明亮的夏天
  2. “东风散玉尘”中的“玉尘”代表了什么?

    • A. 雪花
    • B. 细雨
    • C. 花瓣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 B. 对寒冬的怀念
    • C. 对友谊的否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早春诗作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白居易的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显得轻松愉悦,后者则略显沉重。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白居易诗文选》
  3.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