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
时间: 2025-01-23 23:33:29意思解释
归田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声色家有阱,轩裳仕之囚。
冥行不知迷,今将返吾辀。
爱慕洗余习,清虚乐孤游。
亭亭隐仙岩,迎人入双眸。
稻色黄莽莽,溪光碧油油。
佳树残照满,高穹乱云流。
乍参樵牧群,辞气不婉柔。
性有书史癖,时逢甲兵休。
斯怀傥遂全,曩志不必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提到,声色犬马的家中如同陷阱,身处仕途的自己正如囚徒般被束缚。迷失在繁华中而未曾觉察,如今终于决定启程回归田园。对清虚的向往洗净了旧习,乐于独自游玩。隐秘的仙岩亭亭而立,似乎迎接着来人。稻田一片金黄,溪水波光粼粼。美丽的树木沐浴在夕阳中,高空的云彩悠然飘流。偶尔遇见樵夫和牧童,辞气不再温柔。性格中有对书史的癖好,恰逢战乱已停。心中所怀的理想得以实现,过去的志向也不再需要回报。
注释
- 声色: 指声响与色彩,这里比喻繁华的生活。
- 阱: 陷阱,引申为困境或束缚。
- 轩裳: 指华丽的衣服,通常与官员或高贵的生活相关。
- 冥行: 迷失方向,形容在繁华中无法自拔。
- 清虚: 清静而虚无,形容一种闲适的心境。
- 亭亭: 形容高耸而美丽。
- 黄莽莽: 形容稻田金黄而一片广阔。
- 碧油油: 形容溪水清澈而波光粼粼。
- 乍: 突然,表示偶然间。
- 甲兵: 指军队或武器,象征战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邦彦,号双溪,宋代诗人。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田园、隐逸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心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官场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归田》是一首充满田园情趣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声色家有阱”切入,直指繁华生活的虚假与束缚,表现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在对田园的描绘中,诗人用“稻色黄莽莽,溪光碧油油”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通过“亭亭隐仙岩”的描写,诗人似乎在呼唤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要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的中段提到“乍参樵牧群”,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人群的偶然相遇,辞气不再温柔,象征着诗人对世俗交往的疏离。而“性有书史癖,时逢甲兵休”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尽管对书籍有着浓厚兴趣,但也因时代背景的动荡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表达归隐情怀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志向的释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色家有阱: 指繁华的生活就像陷阱一样令人窒息。
- 轩裳仕之囚: 自己如同被华丽衣服束缚的囚徒。
- 冥行不知迷: 在迷失中行走却毫无觉察。
- 今将返吾辀: 现在决定返回自己的田园。
- 爱慕洗余习: 对田园的向往洗净了旧有的习惯。
- 清虚乐孤游: 在清静的环境中享受孤独的游玩。
- 亭亭隐仙岩: 美丽的山岩似乎在欢迎来人。
- 迎人入双眸: 眼睛似乎能看到世外桃源的美好。
- 稻色黄莽莽: 稻田金黄一片,生机盎然。
- 溪光碧油油: 清澈的溪水波光粼粼。
- 佳树残照满: 美丽的树木被夕阳照耀。
- 高穹乱云流: 高空的云彩飘动不定。
- 乍参樵牧群: 偶然遇到樵夫和牧童。
- 辞气不婉柔: 说话的语气不再温柔。
- 性有书史癖: 本性中对书籍和历史的喜好。
- 时逢甲兵休: 正好遇到战乱停息的时机。
- 斯怀傥遂全: 这样的心情可以完全实现。
- 曩志不必酬: 过去的理想不必强求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 “声色家有阱”,将繁华生活比作陷阱,生动形象。
- 拟人: “迎人入双眸”,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 整首诗采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归隐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声色: 象征繁华与诱惑。
- 阱: 代表困境和束缚。
- 清虚: 象征宁静的内心世界。
- 稻色: 表达丰收与生机。
- 溪光: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声色”指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繁华生活
- C. 书籍知识
-
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态度是?
- A. 逃避现实
- B. 渴望与向往
- C. 无所谓
-
“亭亭隐仙岩”中的“亭亭”形容什么?
- A. 高耸美丽
- B. 平凡无奇
- C. 破旧不堪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较,刘子翚的《归田》更多强调了对现实的反思与解脱,而陶渊明则是直接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子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