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1:14

团团鼓枕样新传,竹簟绳床得饱眠。

耳界若闻声外意,不须挝击也铿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团团鼓枕样新传,
竹簟绳床得饱眠。
耳界若闻声外意,不须挝击也铿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鼓枕新鲜传来,竹制的席子和绳床让我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即使耳边听到外界的声音,内心也能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不必用手去敲打鼓声,心中自会感到那种铿锵的乐音。

注释

  • 团团:形容鼓枕的形状,圆润而饱满。
  • 鼓枕:一种枕头,形状像鼓,通常用来支撑头部,增加睡眠的舒适性。
  • 竹簟: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席子,透气性好,适合夏季使用。
  • 绳床:用绳索编织的床,通常比较结实且透气。
  • 耳界:指耳朵所能感知的空间或声音。
  • 声外意:外界的声音与内心的意境。
  • 挝击:敲击,通常指声音的发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他的诗作常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细节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诗人希望通过描写个人的睡眠体验,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愿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感悟。起初,诗人通过“团团鼓枕样新传”来引入主题,强调了鼓枕的舒适与新鲜,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感。接着,诗人提到“竹簟绳床”,描绘了一幅清凉、舒适的睡眠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自然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后半部分“耳界若闻声外意,不须挝击也铿然”,则突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即使外界有声响,内心依然能够感受到乐音的美好。这种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内外世界的哲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团团鼓枕样新传:描写鼓枕的圆润与新颖,暗示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 竹簟绳床得饱眠:通过竹席和绳床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凉舒适的睡眠环境,强调睡眠的充实。
  • 耳界若闻声外意:即使耳边有外界的声音,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 不须挝击也铿然:不需要敲打,心中自然流淌出乐音,突出内心的自得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鼓枕被比作生活的舒适,无形中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对仗:前两句的“团团”与“竹簟绳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耳界的“闻声外意”给声音赋予了情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中展现的和谐与宁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枕:象征舒适与安宁。
  • 竹簟:代表自然与清凉,带来清新的感受。
  • 绳床:象征简朴与实用,体现了生活的本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鼓枕”代表什么?

    • A. 舒适的睡眠
    • B. 美丽的风景
    • C. 复杂的人生
  2. 诗中的“耳界”指的是什么?

    • A. 眼睛所见
    • B. 耳朵所闻
    • C. 心灵的感受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 A. 外界的声音
    • B. 自然的景色
    • C. 鼓声的铿然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定风波》: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但更加强调了个人在逆境中的豁达态度。
  • 陶渊明《饮酒》:强调隐逸生活的淡泊与宁静,与刘子翚的作品形成呼应,均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