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中感怀》

时间: 2025-01-11 19:47:53

文陛初辞咫尺颜,恩深犹缀辅臣班。

汉庭旧友凋零尽,独拥双旌入武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道中感怀 寇准 〔宋代〕 文陛初辞咫尺颜,恩深犹缀辅臣班。 汉庭旧友凋零尽,独拥双旌入武关。

白话文翻译: 在朝堂上初次辞别近在咫尺的皇帝,恩宠深厚依旧位列辅臣之列。 汉朝的旧友们都已凋零殆尽,我独自拥着双旌旗进入武关。

注释:

  • 文陛:指朝廷的宫殿。
  • 咫尺颜:指皇帝,形容皇帝近在咫尺。
  • 辅臣班:指位列辅佐皇帝的重臣之列。
  • 汉庭:指汉朝,这里借指作者所在的朝代。
  • 凋零:指死亡或离散。
  • 双旌:指双重的旌旗,象征着高官显爵。
  • 武关:地名,古代重要的关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多次被贬。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感和对旧友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洛阳道中感慨时事而作,表达了他对朝中旧友凋零的哀伤以及自己孤独前行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寇准的这首《洛阳道中感怀》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和对旧友的深切怀念。诗中“文陛初辞咫尺颜”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尊敬,也暗示了他辞别朝廷的无奈。“恩深犹缀辅臣班”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虽受恩宠,但仍感孤独。后两句“汉庭旧友凋零尽,独拥双旌入武关”更是以旧友的凋零和自己的孤独前行形成鲜明对比,深刻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变迁中的感慨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文陛初辞咫尺颜”,描绘了作者在朝廷上的辞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尊敬和辞别的无奈。
  • 次句“恩深犹缀辅臣班”,说明了作者虽然受到深厚的恩宠,但仍感到孤独,因为他的旧友已经凋零。
  • 第三句“汉庭旧友凋零尽”,通过“凋零”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哀伤。
  • 末句“独拥双旌入武关”,以“独拥双旌”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孤独前行的情景,同时也象征着他的高官显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友的凋零和作者的孤独前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象征:“双旌”象征着高官显爵,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孤独感和对旧友的怀念。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歌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在政治变迁中的感慨和无奈。

意象分析:

  • 文陛:象征朝廷和权力中心。
  • 咫尺颜:象征皇帝,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尊敬。
  • 辅臣班:象征高官显爵,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
  • 凋零:象征死亡和离散,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
  • 双旌:象征高官显爵,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陛初辞咫尺颜”中的“咫尺颜”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大臣 C. 宫殿 D. 百姓 答案:A

  2. 诗中“恩深犹缀辅臣班”中的“辅臣班”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亲信 B. 高官显爵 C. 普通官员 D. 百姓 答案:B

  3. 诗中“汉庭旧友凋零尽”中的“凋零”指的是什么? A. 死亡 B. 离散 C. 衰老 D. 贬谪 答案:A

  4. 诗中“独拥双旌入武关”中的“双旌”象征着什么? A. 高官显爵 B. 孤独 C. 无奈 D. 荣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生涯的感慨。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寇准的《洛阳道中感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感慨和对旧友的怀念,但寇准的诗更侧重于孤独感,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寇准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