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作者: 黎瓘 〔唐代〕
惯向溪边折柳杨,
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
不得今朝看饮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常常在溪边折柳送别朋友的情景,因而在行客到达漳州时,感到无奈与不满。由于触犯了王衙的规定,诗人无法在今天的乡饮中尽情欢庆。
注释:
- 惯:习惯,常常。
- 溪边:小溪旁。
- 折柳:折柳送别,古人习惯用柳树送行。
- 因循:因而,随着。
- 行客:过路的客人。
- 州漳:指漳州,诗人所指的地方。
- 无端:无故,没有理由。
- 触忤:触犯,冒犯。
- 王衙:官府,王的衙门。
- 今朝:今天。
- 饮乡:乡饮,指乡里的饮宴。
典故解析:
- 折柳送别:折柳的习俗源于古代,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
- 王衙:古代官府的象征,代表了权威和禁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瓘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府权威的无奈与抗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惯向溪边折柳杨”引入,展现了诗人对送别习俗的熟悉和对友谊的珍视。接着提到“因循行客到州漳”,暗示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和喜悦,然而接下来的“无端触忤王衙押”则突显了作者的苦恼和对权威的无奈感,似乎是在质疑社会的规则与限制。
最后一句“不得今朝看饮乡”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无法参与乡饮的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其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真挚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惯向溪边折柳杨:习惯在溪边折柳送别,表现出诗人对离别场景的熟悉。
- 因循行客到州漳:由于有行客到达漳州,显得期待又欢喜。
- 无端触忤王衙押:无故触犯了官府的规定,暗示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 不得今朝看饮乡:无法参与今天的乡饮,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折作为送别的象征。
- 对仗:诗中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情感对比:期待与失落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期望的主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社会规则的无奈,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离别与思念;在古典文化中,柳树常被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溪:象征自然与恬静,增添了一种柔和的情感基调。
- 王衙:代表权威与约束,表达了对社会规则的反思与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折柳”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送别
- B) 迎接
- C) 祭祀
- D) 休闲
-
作者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参加乡饮?
- A) 疲惫
- B) 生病
- C) 触犯官府
- D) 没有朋友
-
诗中提到的“王衙”主要指什么?
- A) 学校
- B) 官府
- C) 市场
- D) 宗庙
答案:
- A) 送别
- C) 触犯官府
- B) 官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 《赠汪伦》:通过饮酒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风格略显不同但情感一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