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莆田投赠二首》

时间: 2025-01-11 12:50:59

夙昔潘郎说孟公,讲闻久矣匪匆匆。

君豪不忝十才子,吾老真成一秃翁。

谢事安能謄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

画帘寂寂蒲鞭子,应许澹台至室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夙昔潘郎说孟公,讲闻久矣匪匆匆。
君豪不忝十才子,吾老真成一秃翁。
谢事安能謄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
画帘寂寂蒲鞭子,应许澹台至室中。

白话文翻译:

早在以前,潘郎就提到过孟公的事,听说这事已经很久了,然而并不急促。
你才华横溢,不负十位才子之名,而我却老了,真成了一个光头的老人。
辞去官职怎能写出好字,停止耕作也可以和那高风相应。
画帘静悄悄,蒲鞭轻轻敲打,应该是澹台君要来我室中。

注释:

  • 夙昔:指很早以前。
  • 潘郎:指潘阆,孟公的友人。
  • 十才子:指古代著名的十位才子,象征才华。
  • 秃翁:光头的老人,形容老态。
  • 谢事:辞官。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画帘:装饰性窗帘。
  • 蒲鞭子:一种用蒲草编成的鞭子,用于轻轻敲打。

典故解析:

  • 孟公:指孟尝君,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交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交友广泛。
  • 十才子: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十位著名才子,代表着卓越的智慧和才华。
  • 澹台:指澹台灭明,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隐士,象征高洁、闲逸的隐士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宋代词人,诗人,代表了南宋时期的文人风范。他的诗词风格清新俊逸,常表达对人生、政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刘克庄晚年写的,表达了他对自己年老色衰、辞官后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对高洁风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答陈莆田投赠二首》展现了刘克庄对老年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以“夙昔潘郎说孟公”引入,显示出作者与友人间的交往历史,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诗中自嘲“吾老真成一秃翁”,不仅表达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过往青春的怀念。通过对比“君豪不忝十才子”,突出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使整个诗歌充满了温情。

在“谢事安能謄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中,作者表达了辞官后对高风亮节的追求,尽管辞去官职,也不忘追求诗词的美好,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德。最后一句“应许澹台至室中”,意指期待高洁的友人来访,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夙昔潘郎说孟公:提及过去的友人潘郎谈论过的孟公,暗示对古人品德的向往。
  • 讲闻久矣匪匆匆:听闻这件事已经很久,但并不急于求成,体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 君豪不忝十才子:称赞对方才华横溢,不辜负历史上十位才子的称号。
  • 吾老真成一秃翁:自谦已老,成为光头老人,感慨时光流逝。
  • 谢事安能謄妙墨:辞去官职后,如何还能写出精彩的诗句,表达对艺术的渴望。
  • 辍耕犹可和高风:即使停止耕作,依然能与高尚的风范相应,表达对追求理想生活的坚定。
  • 画帘寂寂蒲鞭子:描绘静谧的环境,准备迎接友人来访。
  • 应许澹台至室中:期待澹台君的到来,显示对友谊的渴望和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秃翁”比喻自己年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谢事安能謄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画帘寂寂”描绘得有情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高洁情操的追求。通过对自身衰老的自嘲与对友谊的期待,展现了人生态度的豁达与从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孟公:象征高洁品德和志向。
  • 十才子:代表才华与智慧的理想化追求。
  • 秃翁:象征衰老与生命的无常。
  • 高风:象征高尚的品德与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才子”象征什么? A. 年轻的才子
    B. 历史上十位著名的才子
    C. 诗人的朋友
    D. 办公室的同事

  2. “吾老真成一秃翁”中,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3. 诗中提到的“澹台”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尝君
    B. 潘阆
    C. 澹台灭明
    D. 刘克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宁静自然的生活,表现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 vs. 《答陈莆田投赠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加强调友谊与交流,而陶渊明则强调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