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使》

时间: 2025-02-04 16:09:20

击球场,开选秋,临轩天子为状头。

许州敬瑄在榜眼,授官西川第一筹。

考官惜无石老忧,下第愁杀杨罗牛。

意思解释

击球使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击球场,开选秋,临轩天子为状头。
许州敬瑄在榜眼,授官西川第一筹。
考官惜无石老忧,下第愁杀杨罗牛。


白话文翻译:

在击球场上,秋天的选拔开始了,天子亲自来临轩观看比赛。
许州的敬瑄名列榜眼,获得了西川的第一名官职。
考官们惋惜没有石老的才华,落第的考生杨罗牛愁苦不已。


注释:

  • 击球场: 指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场所,考试如同比赛。
  • 开选秋: 指的是秋季的科举考试开始了。
  • 临轩: 天子亲自出席。
  • 榜眼: 指第二名的考生。
  • 授官西川: 得到西川的官职。
  • 石老: 可能指当时的名士或考官,寓意老成持重。
  • 杨罗牛: 可能是特指某个落榜的考生,寓意落第之苦。

典故解析:

  • 科举制度: 诗中描绘的情景与元代的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对考试的重视。
  • 石老、杨罗牛: 这些名字可能暗含典故,反映了当时的学者与士人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文,号雪渔,生于元代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以诗歌、散文见长,作品常体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科举考试之际,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考试的重视与期待,表现了对成功与落榜的对比心态。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秋季科举考试的场景,反映了社会对学业的重视以及个人的命运。开头的“击球场”比喻考试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考生们如同选手般备战。天子的临轩,显现出科举考试的严肃和庄重,显示了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榜眼”与“授官”,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对成功者的关注。而“考官惜无石老忧”,则是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和对落榜者的同情,表现出一种对学术与人才能否被重视的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成功的赞美,也有对失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击球场: 隐喻考试的场所,展现竞争的激烈。
    2. 开选秋: 设定时间背景,暗示着紧张的氛围。
    3. 临轩天子: 强调国家对士人的重视。
    4. 许州敬瑄在榜眼: 具体化成功者的形象,突显其成就。
    5. 授官西川第一筹: 传达成功的结果。
    6. 考官惜无石老忧: 表现对优秀人才的怀念与渴望。
    7. 下第愁杀杨罗牛: 个人失落的强烈情感,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 “击球场”比喻考试,形象生动。
    • 对仗: 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科举考试的场景,反映了个人奋斗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成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击球: 竞争、奋斗的象征。
  • 天子: 权威与希望的象征。
  • 榜眼: 成功与荣耀的象征。
  • 考官: 知识与权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成功者的赞美
    B. 对落榜者的同情
    C. 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D. 以上全部

  2. “临轩天子”中的“天子”指代什么? A. 普通百姓
    B. 统治者
    C. 考生
    D. 考官

答案: 1.D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击球使》展现了科举考试的竞争与无奈,而杜甫的《登高》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士人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