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时间: 2025-01-27 05:3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作者: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白话文翻译
这天难道没有情义吗?其实天也知道留客的多情。春天已经渐暖,今天怎么还飘着轻雪呢?你过了春天,我却该归去,陶醉于山泉石间。恐怕到那时我饮酒时会忽然想念你,云山将我们隔开。世事浮沉,真是难以预料。即使人再健壮,白发终会到来。我何必再推辞一次醉酒呢,这样的欢聚难以再觅。想向佳人诉说我的离愁,泪水早已在眼睫上凝聚。但愿新燕不要再回到这里,音信断绝。
注释
- 天岂无情:意指上天是否真没有情感。
- 纡组绶:指身穿华丽的服饰,形容春天的到来。
- 耽泉石:指陶醉于山间的泉水和石头,形容寄情于自然。
- 云山隔:形容远方的隔绝,表达思念之苦。
- 音书绝:音信断绝,表示与对方的联系已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期间,因其朋友文安国即将返回朝廷,诗人借此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词,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暖意与轻雪的对比,暗示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天岂无情”引入,表现出对上天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接着又提到春天的来临,却在这温暖的季节中感受到一丝寒意,暗示离别的伤感。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一句,展现出一种归去的无奈。尽管春暖花开,诗人却意识到自己即将分别,选择回归自然,寻求一丝安慰。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离别的忐忑,“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他预感到未来的思念将会无时不在,云山的隔阂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和心灵的孤独。
词的后半部分,诗人更加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一句,显示出他对友人情谊的珍惜,甚至希望借酒消愁。在表达离恨时,泪水已在眼睫上凝聚,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 表达对上天的感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 春天已经到来,但轻雪却仍在飘落,感受到即将离别的忧伤。
-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 指出君已过春,自己则要回归自然,表达两者的分别。
-
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 害怕未来饮酒时会想起对方,云山遥隔,象征思念的无奈。
-
浮世事,俱难必。
- 对世事的不确定感到无奈,人生如浮云。
-
人纵健,头应白。
- 即使身体健康,终究会衰老,暗示生命的无常。
-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 借酒浇愁,希望珍惜这次欢聚。
-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 想向心爱的女子倾诉离愁,但泪水已在眼中凝聚,表现出深情。
-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 希望新燕不要在这里回归,象征着音信全无。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山隔”比喻距离和思念。
- 拟人:“天也解多情留客”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之苦,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在这里也隐含着离别的伤感。
- 雪:代表着寒冷和失落,与春季的暖意形成鲜明对比。
- 泉石: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雪”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离别的伤感
- C. 友情的珍贵
-
诗人为什么选择“耽泉石”?
- A. 因为他喜欢喝酒
- B. 因为他想逃避现实
- C. 因为他向往自然的宁静
-
“云山隔”这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诗词对比: 苏轼的《满江红》与岳飞的同名词作都表达了对国家与友人的感情,但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岳飞则强调忠诚与壮志。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