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时间: 2025-01-11 01:20:31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作者:王建
苍苔满字土埋龟,
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
无人知是蔡邕碑。

白话文翻译:

这块碑的字迹上满是苍苔,已经被泥土埋没成了龟形。风雨侵蚀,磨灭了绝妙的文字。这样的碑文在图书中并没有旧的记载,现如今又无人知道这是蔡邕的碑。

注释:

  • 苍苔: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一种植物,常用于形容年久失修的碑刻。
  • 满字土埋龟:字迹被青苔覆盖,碑身被泥土掩埋,像龟壳一样。
  • 风雨销磨:风雨侵蚀,久而久之磨损掉了字迹。
  • 图经:古代的图书或记录,通常用于保存历史文献。
  • 蔡邕:东汉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碑文的作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约770-830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历史的感怀与对古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建游历酸枣县时,目睹了蔡邕碑的沧桑,感受到历史的遗忘与文化的流失,表达了对古人和古文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王建的《题酸枣县蔡中郎碑》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反思的诗作。全诗以“苍苔满字土埋龟”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蔡邕碑的现状,字迹模糊,碑身被泥土和青苔所掩盖,显现出历史的沉重与遗忘的无奈。诗中通过对碑文状态的描写,展现了文化的脆弱与历史的失落。接着“风雨销磨绝妙词”,王建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对文化遗产的侵蚀,令人感到一种无力和遗憾。

第三联“不向图经中旧见”,则揭示了历史文献的缺失以及对过去的追寻,表现出王建对蔡邕及其文学成就的敬仰和怀念。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蔡邕碑”则是全诗的高潮,直指当代人对历史的无知与漠视,发出对文化遗产消逝的深刻叹息。

整首诗情感深邃,形式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关切,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文化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苔满字土埋龟:描绘碑文字迹被青苔覆盖和泥土掩埋的情景,暗示岁月的侵蚀与消逝。
  2. 风雨销磨绝妙词:风雨侵蚀,磨灭了原本绝妙的文字,表现出时间对文化的摧残。
  3. 不向图经中旧见:表明这样的碑文在古籍中没有记录,突显其独特性与稀缺性。
  4. 无人知是蔡邕碑:强调现今人们对历史的不知晓,表现出对历史文化被遗忘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龟”比喻被埋的碑,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拟人:风雨被形象化为可以“销磨”的力量,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遗产的反思与怀念,表达了对文化遗忘的忧虑,以及对古人蔡邕及其作品的敬仰。通过对碑文现状的描写,突显了历史的无情与文化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遗忘。
  • :代表历史文献与文化的象征。
  • 风雨:象征着自然力量对人类创造的摧残。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碑文是谁的?

    • A) 曹操
    • B) 蔡邕
    • C) 王羲之
    • D) 司马迁
  2. 诗中“苍苔满字土埋龟”中的“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象征碑的形状
    • C) 描述碑的历史
    • D) 与水有关的事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描写
    • B) 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D) 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答案

  1. B) 蔡邕
  2. B) 象征碑的形状
  3. B) 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滕王阁序》 王勃:同样具有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的追忆。

诗词对比: 王建的《题酸枣县蔡中郎碑》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历史的反思,但王建更侧重于文化遗产的消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个人遭遇与社会动荡。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面对历史时的不同视角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建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