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27 03:1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往年巃嵷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白话文翻译:
这条蜿蜒的路在往年曾经崎岖不平。
路上的人们夸赞通判的治水之功。
去年我拄着拐杖经过瓢泉,
县里的官吏低着头,百姓们在窃窃私语。
我学习古时圣人的文章,
但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苦味。
在酒杯面前,我的老泪止不住地流淌,
明天我将送你去天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巃嵷: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 通判:古代地方官员的职称,负责政务。
- 瓢泉:泉水的名字,可能指某个地方的泉水。
- 县吏:县里的小官,负责地方事务。
- 学窥圣处:学习古代圣人的文章。
- 清到穷时:生活困苦时,感受到的清苦。
典故解析:
- “学窥圣处”:指的是对古代圣人智慧的向往和学习,体现了作者的求知欲和理想。
- “送君天上去”:表达对友人或逝者的送别之情,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青藤山人,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生于1160年,卒于1220年。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和深沉细腻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仕途坎坷、个人境遇艰难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往年在堂前的行走和人们对通判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诗的开头“往年巃嵷堂前路”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过去的画面,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去年自己拄杖经过瓢泉的情景,暗示着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如从前那般潇洒自如。
诗中提到“县吏垂头民笑语”,描绘出一种无奈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力感。尽管自己努力学习古代圣人之文章,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困境中却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涩。最后,诗人以“尊前老泪不成行”结束,情感真挚,借酒浇愁却无以自已,预示着明天的送别,既是对友人的离别,也是对自己理想破灭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反映了辛弃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巃嵷堂前路:回忆往年走过崎岖的路,暗示时间的流逝。
- 路上人夸通判雨:人们赞美地方官员的政绩,反映社会对政务的关注。
- 去年拄杖过瓢泉:自己年老,依赖拐杖,暗示身体的衰弱。
- 县吏垂头民笑语:县吏的低头与百姓的窃窃私语,展现社会的冷漠。
- 学窥圣处文章古:努力学习古人的智慧,体现作者的理想。
- 清到穷时风味苦:生活困苦时,感受到的清苦,表现现实的无奈。
- 尊前老泪不成行:在酒杯前感伤,老泪止不住,表现内心的悲痛。
- 明日送君天上去:将送别友人或逝者,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泪”比作无法流淌的酒,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尊前老泪”和“明日送君”,形成了对照,突显情感的对立。
- 拟人:将“路”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过往的感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抒发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主题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巃嵷:象征艰难的旅程,反映生活的坎坷。
- 瓢泉:代表清新与希望,却又与现实的困苦形成对比。
- 县吏:代表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淡薄。
- 老泪:象征悲伤与无奈,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楼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苏轼 -
“去年拄杖过瓢泉”的意思是? A. 年轻时的快乐
B. 年老体衰的现实
C. 旅游的经历
D. 学习的过程 -
诗中提到的“县吏垂头民笑语”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个人的成功
C. 社会的冷漠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但风格更加豪放激昂,与《玉楼春》的悲伤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