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示儿子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劙桑。
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敢遽忘。
白话文翻译:
父子手挽手地回到故乡,欢乐地击打着土地吟咏陶渊明的诗作。
在墓前发誓决不做狭隘之人,河泽边吟唱的声音也未免显得狂妄。
雨水滋润北窗下的竹子,霜冻清冷南边小路上教导桑树。
秋天的细小恩惠哪一件不是你所赐予的,回头看那修整的门我怎能轻易忘却。
注释:
- 扶携:手挽手,互相扶持。
- 击壤:用手击打土地,古代的一种庆祝或表达愉悦的方式。
- 陶唐: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 墓前自誓:在父亲的墓前自我发誓。
- 泽畔:河边,水边。
- 行吟:边走边吟唱。
- 秋毫:秋天的细小事物,指微小的恩惠或恩泽。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倡导隐逸生活,强调自然与人和谐共处。
- 修门:指修整家门,象征家的安宁与重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诗和咏史诗闻名。
创作背景:
《示儿子》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对家庭的关爱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父子情感的描绘,展现了陆游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家族的责任感。开篇“父子扶携返故乡”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温暖的家庭场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提到在墓前自誓,显示出他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陆游的深厚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父子扶携返故乡:描绘了父子团聚的温馨情景,象征着和谐的家庭关系。
- 欣然击壤咏陶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诗作的推崇。
- 墓前自誓宁非隘:在父亲墓前发誓不做狭隘之人,体现出陆游对父亲的尊重和人生追求。
- 泽畔行吟未免狂:在河边吟唱,或许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或有些狂妄之意。
- 雨润北窗看洗竹:描写自然景象,展现生活的美好。
- 霜清南陌课劙桑:描绘秋冬之际的情景,传达对田园生活的珍惜。
- 秋毫何者非君赐:思考生活中微小的恩惠,感恩于心。
- 回首修门敢遽忘:回望过往,象征着对家庭与故乡的铭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润北窗”和“霜清南陌”,形成平行结构,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经历,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故乡的深切眷恋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对生命的珍惜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父子:象征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 墓前:象征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意。
- 雨、霜、竹、桑:自然意象,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与自然的恩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父子扶携返故乡
- B. 秋毫何者非君赐
- C. 雨润北窗看洗竹
- “墓前自誓宁非隘”中“隘”意为?
- A. 狭窄
- B. 贫困
- C. 不满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陆游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陆游的表达更为直接与激昂,而陶渊明则更显淡泊与宁静。两者都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