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密无迹,蒙蒙在一川。
孤村望渐远,去鸟飞已去。
向晚云漏日,微光人倚船。
安知偶自适,落岸逢沙泉。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细雨无声无息,轻轻洒落在一片河川之上。
孤独的小村庄渐渐远去,已飞走的鸟儿再也看不见。
傍晚时分,云层中透出了日光,微弱的光线下人倚靠在船边。
谁能知道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舒适,恰好落在岸边,碰到沙泉。
注释:
- 密无迹:细雨密集得没有痕迹。
- 蒙蒙:形容雨雾弥漫。
- 孤村:指偏僻的小村庄。
- 向晚:接近傍晚的时刻。
- 云漏日:云层中的阳光透出。
- 自适: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 沙泉:沙岸边的泉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梅尧臣的诗风以写景见长,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发匀陵》创作于诗人晚年时,正值他隐居山水之间,心境悠然。此时的社会动乱与个人身世的无奈,使得诗人的创作多了一份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归隐之情。
诗歌鉴赏:
《发匀陵》是一首描绘秋雨与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孤寂和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以“秋雨密无迹”引入,细雨如丝般细腻,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令人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之中。接着“孤村望渐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情感,鸟儿的飞去象征着自由与不羁,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隔阂。随着“向晚云漏日”的描写,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安知偶自适”则带有一丝自得其乐的心态,诗人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尽管身处孤独之地,但却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自我。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雨密无迹:描绘秋雨细腻而无声,展现出自然的宁静。
- 蒙蒙在一川:细雨洒落在河川上,形成一幅朦胧的画面。
- 孤村望渐远:远望孤立的小村庄,暗示离别与孤寂。
- 去鸟飞已去:鸟儿已经飞走,代表着自由与无奈的分离。
- 向晚云漏日:傍晚的云彩透出微弱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微光人倚船:人在微光中倚靠在船上,表现出一种安逸的状态。
- 安知偶自适:问自己如何能如此自在,表达内心的满足感。
- 落岸逢沙泉:在岸边遇到沙泉,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漏日”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光影的变化。
- 拟人:将“雨”与“云”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孤村望渐远,去鸟飞已去”,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在孤寂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孤独、沉静与思考。
- 孤村:代表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 去鸟:象征着自由与失去。
- 云与日:代表希望与光明的对比。
- 沙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雨密无迹”意指: A. 秋雨下得很大
B. 秋雨无声不息
C. 秋雨来得太快
答案:B -
“孤村”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寂与思念
C. 忧愁
答案:B -
诗中的“安知偶自适”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迷茫
B. 自得其乐
C. 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梅尧臣《发匀陵》与王维《鹿柴》对比: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梅尧臣的诗更偏重于秋雨的细腻与孤寂,而王维则通过山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梅尧臣重在情感的描绘,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