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又清时,连阴得蹔晴。欲知春事晚,已见绿阴成。蝶有俱飞逐,鸟仍求友声。春衣期暖至,短褐尚寒生。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又到了清明时节,连续的阴天终于暂时放晴。想知道春天的事情是否晚了,已经看到绿荫形成。蝴蝶一起飞翔追逐,鸟儿仍在寻求朋友的鸣声。期待春天的衣服带来温暖,但短褐仍然感到寒冷。
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寒食。
- 清时:指清明时节。
- 连阴:连续的阴天。
- 蹔晴:暂时放晴。
- 春事晚:春天的活动或景象来得晚。
- 绿阴成:绿叶成荫,指春天植物茂盛。
- 俱飞逐:一起飞翔追逐。
- 求友声:寻求朋友的鸣声,指鸟类社交行为。
- 春衣:春天的衣服,期待温暖。
- 短褐:短衣,指简陋的衣物。
- 尚寒生:仍然感到寒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与清明时节交替之际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诗中“连阴得蹔晴”一句,既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隐喻了心情的转变。“欲知春事晚,已见绿阴成”则进一步以春天的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后两句通过对蝴蝶和鸟儿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和温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又清时”:点明了时间和节日,寒食节与清明时节相近,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连阴得蹔晴”: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从连续的阴天到暂时放晴,象征着希望和转机。
- “欲知春事晚”: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担心春天来得太晚。
- “已见绿阴成”:以春天的景象来安慰自己,绿荫已经形成,春天确实已经到来。
- “蝶有俱飞逐”:通过蝴蝶的飞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鸟仍求友声”:以鸟儿的鸣叫来象征对友情的渴望。
- “春衣期暖至”:期待春天的衣服带来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温暖的向往。
- “短褐尚寒生”:尽管期待温暖,但简陋的衣物仍然让人感到寒冷,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绿阴成”比喻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成长。
- 拟人:“鸟仍求友声”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
- 对仗:“春衣期暖至,短褐尚寒生”通过对比,突出了对温暖的期待和现实的寒冷。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对温暖的向往。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传统节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清时:清明时节,春天的标志。
- 绿阴:春天的景象,生命的成长。
- 蝶飞: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鸟声:对友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连阴得蹔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A. 连续的阴天 B. 晴天 C. 暂时放晴 D. 雨天
-
“欲知春事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失望 C. 对春天的恐惧 D. 对春天的无所谓
-
“春衣期暖至”中的“春衣”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衣服 B. 冬天的衣服 C. 夏天的衣服 D. 秋天的衣服
答案:
- C. 暂时放晴
- A. 对春天的期待
- A. 春天的衣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清明》:同样是描写清明时节的诗,杜牧的诗更加注重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活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清明》与杜牧的《清明》相比,赵蕃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杜牧的诗则更加注重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活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节日诗词鉴赏》:提供了更多关于清明时节的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