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长怀望断》
时间: 2025-01-11 05:14:22意思解释
六州歌头·长怀望断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怀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白话文翻译
长久的思念已断,关隘的景象一片苍茫。征途上的尘土暗淡,霜风凛冽,边疆的声音悄然无声。心中暗淡而凝重。追忆当年的事情,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而非人力所能改变,洙泗河畔,曾经的歌声如今只剩下腥膻之气。隔着水面望乡,落日下的牛羊交错成群。看那名王的夜猎,骑乘火焰似的骏马,纵横如明河。笳声和鼓声悲鸣,令人心惊。想起腰间的箭和匣中的剑,空对着尘埃,究竟能成就什么呢?时光易逝,心中空有壮志,岁月渐渐流逝。渺茫的神京,心中怀念远方,静静地守望烽火,不再发兵。冠盖齐整,纷纷驰骋,究竟为何呢?听说中原的遗老们,常常向南望去,羽葆和霓旌随风飘扬。希望行人到此时,忠诚与愤懑充满胸怀,泪水如倾。
注释
- 长怀望断: 长久的思念已成断绝。
- 关塞莽然平: 关隘与塞外的景象辽阔苍茫。
- 洙泗: 指洙水和泗水,古时文化名地。
- 笳鼓: 古代乐器,常用于战斗或庆典。
- 羽葆、霓旌: 古代的旗帜,象征荣耀和威仪。
- 忠愤: 忠诚和愤怒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长怀望断》创作于宋代动荡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个人失意的深切忧虑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英雄气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开篇即以“长怀望断”道出思念的无尽。关塞的苍茫与征途的艰辛交织,展现了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诗中反复提到的“笳鼓悲鸣”传递了征战的苦楚,而“腰间箭,匣中剑”则象征着未能实现的壮志。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折射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结尾部分,诗人希望忠诚与愤懑能填满胸怀,泪水倾流,勾勒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怀望断:表达了长久思念的痛苦和失落。
- 关塞莽然平:描绘了辽阔的边塞景象,暗含孤独感。
- 征尘暗,霜风劲:征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冷酷形成对比。
- 追想当年事: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怀旧情绪。
- 隔水毡乡: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渴望形成反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腰间箭,匣中剑”,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添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上看似对战争的感慨,实则深刻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洪流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怀:思念的时间与深度。
- 征尘:战争和征途带来的苦涩。
- 牛羊:象征着和平时光的美好。
- 羽葆、霓旌:象征着荣耀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情感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个部分?
- A. 开头
- B. 中间
- C. 结尾
- D. 全文
-
诗中提到的“笳鼓”主要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战斗
- D. 旅行
答案
- D. 全文
- C. 战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韦庄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本诗相似,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孝祥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六州歌头·长怀望断》的诗意、背景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