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相望
元稹〔唐代〕
檐月惊残梦,浮凉满夏衾。
蟏蛸低户网,萤火度墙阴。
炉暗灯光短,床空帐影深。
此时相望久,高树忆横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在梦中被檐下的月光惊醒,感受到一阵阵凉意,覆盖在夏天的被褥上。蟏蛸(蛙类)在窗外低声鸣叫,萤火虫穿过墙边的阴影飞舞。炉火昏暗,灯光短暂,床上空荡荡的,帐子里的影子显得深沉。在这样的时刻,诗人思念远方的朋友,心中对高树的思念如同那横在山岑上的影子般悠长。
注释:
- 檐月:屋檐下的月光。
- 惊残梦:被月光惊醒,梦境被打断。
- 浮凉:浮现的凉意。
- 夏衾:夏天的被褥。
- 蟏蛸:蛙类,通常指蝌蚪或青蛙。
- 低户网:指低声在窗户边叫的蛙。
- 萤火:萤火虫的光亮。
- 度墙阴:飞过墙角的阴影。
- 炉暗灯光短:炉火暗淡,灯光微弱。
- 床空帐影深:床上空无一人,帐子里的影子显得深沉。
- 此时相望久:此时思念已久。
- 高树忆横岑:高大的树影让人想念远方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乐天,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元稹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尤其以描写爱情和友情著称。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秋相望》创作于秋季的某个夜晚,可能是思念友人或亲人的情境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秋天本是一个思念的季节,诗人在凉意中回忆过去的友情,使得这首诗更显感伤。
诗歌鉴赏:
《秋相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头两句“檐月惊残梦,浮凉满夏衾”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屋檐,照射在诗人身上,打断了他的梦境,带来了一丝凉意。这种凉意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思念。接下来的描写,蟏蛸的低鸣与萤火虫的飞舞,为夜晚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气氛。
“炉暗灯光短,床空帐影深”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炉火的暗淡和短暂的灯光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奈与短暂,而床的空荡荡则直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最后一句“此时相望久,高树忆横岑”将思念推向高潮,诗人对高树的回忆象征着他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秋夜的静谧中愈发显得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精致而富有层次,既有季节的特征,又包含了人情的细腻,展现了元稹对自然与情感的敏锐观察,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月惊残梦:月光透过屋檐,惊醒了梦中的诗人,象征着现实的打扰。
- 浮凉满夏衾:夏季的被褥上浮现出凉意,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孤寂。
- 蟏蛸低户网:窗外传来蛙鸣声,生动描绘秋夜的环境。
- 萤火度墙阴:萤火虫穿越墙角的阴影,增添了一种梦幻的感觉。
- 炉暗灯光短:暗淡的炉火与短暂的灯光,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孤独。
- 床空帐影深:床上空无一人,帐子里的影子令人感到深沉的孤独。
- 此时相望久:此刻思念已久,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高树忆横岑:高大的树影使诗人想起远方的朋友,情感愈加浓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炉暗灯光短,床空帐影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月光、萤火虫等意象被赋予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互交融。
- 象征:如“高树”既是自然意象,也是思念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孤独的感受,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怀念,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凉意:代表季节的变迁,暗示内心的变化。
- 蟏蛸与萤火虫:生动描绘秋夜的气氛。
- 炉火与灯光:象征生活的无常与孤独。
- 高树:暗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檐月”指的是什么?
- A. 窗外的光
- B. 屋檐下的月光
- C. 明亮的星星
-
诗人对哪种生物的鸣叫进行了描写?
- A. 鸟
- B. 蟏蛸(蛙)
- C. 虫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元稹的《秋相望》与白居易的《静夜思》都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元稹更侧重于秋夜的环境描写,而白居易则通过月亮直接表达思念之情。两首诗都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但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选》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以上为《秋相望》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