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隘》

时间: 2025-01-08 09:06:27

峡行五程无聚落,马头今日逢耕凿。

麦苗疏瘦豆苗稀,椒叶尖新柘叶薄。

家家妇女布缠头,背负小儿领垂瘤。

山深生理却不乏,人有银钗一双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丫隘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峡行五程无聚落,
马头今日逢耕凿。
麦苗疏瘦豆苗稀,
椒叶尖新柘叶薄。
家家妇女布缠头,
背负小儿领垂瘤。
山深生理却不乏,
人有银钗一双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峡谷的情景,走了五程路却没有见到村落,今天马头却遇到了农田的耕耘。田里的麦苗稀疏,豆苗也不多,椒叶刚刚发尖,柘树的叶子显得很薄。每家每户的妇女都用布头缠着头,背着小孩,领口垂着赘肉。虽然山深人少,但生活依旧不缺乏,人的头上插着一双银钗,显得颇有气派。

注释

  • 峡行:在峡谷中行走。
  • 五程:古代行程单位,五程表示走了五段路。
  • 耕凿:指耕作和开凿,形容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
  • 麦苗:小麦的幼苗。
  • 椒叶:指辣椒的叶子。
  • 柘叶:柘树的叶子,柘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
  • 缠头:用布缠绕头部,常见于妇女。
  • 垂瘤:指赘肉悬垂的样子。
  • 银钗:用银制作的发钗,古代女性常用来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乡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但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的生活依然在继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反映了对乡土的留恋和对人间温情的关注。

诗歌鉴赏

《大丫隘》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们生活的细腻观察。诗的开篇以“峡行五程无聚落”引入,描绘出峡谷中静谧而又孤独的行走,暗示了人烟稀少的环境。这种空旷感也为接下来的农田景象做了铺垫。接着,诗人描绘了田间的景象,麦苗稀疏、豆苗不丰,映衬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诗中“家家妇女布缠头,背负小儿领垂瘤”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状态,既展示了她们的辛勤,又流露出一种无奈。最后一句“人有银钗一双插”则在艰苦的生活中透出一丝人情味,表现出女性的优雅与气质。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写实中又不失温情,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峡行五程无聚落:行走于峡谷中已经走了五段路,却没有遇见一个村落,表现出环境的荒凉。
  2. 马头今日逢耕凿:今天的马头碰到了农田的耕作,显示出人们的劳动仍在继续。
  3. 麦苗疏瘦豆苗稀:田里的麦苗和豆苗都显得稀疏,反映出农作物生长不良,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4. 椒叶尖新柘叶薄:椒叶刚刚发芽,柘树的叶子显得单薄,描绘春天的景象,但也暗示生活的贫瘠。
  5. 家家妇女布缠头:每家每户的妇女都用布缠头,表现出普通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
  6. 背负小儿领垂瘤:妇女背着孩子,领口的赘肉垂下,展示出母亲的辛苦与不易。
  7. 山深生理却不乏:虽然山深人少,但生活中并不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
  8. 人有银钗一双插:人们的头上插着银钗,表现出生活中的一丝优雅与气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麦苗疏瘦豆苗稀”,形象地描绘出两种植物的状态。
  • 比喻:用具体的物象描绘人们的生活,赋予其更深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性和温情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行:象征孤独与宁静。
  • 麦苗、豆苗:象征丰收的希望与生活的艰辛。
  • 妇女:象征家庭的支柱与辛勤的劳作。
  • 银钗:象征女性的优雅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大丫隘》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范成大
    • C. 杜甫
  2. 诗中描述的田间劳作主要是谁在进行?

    • A. 男人
    • B. 妇女
    • C. 孩子
  3. 诗中提到的“银钗”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优雅
    • C. 劳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民生活的诗歌,展现自然与人性的和谐。
  • 《春晓》:孟浩然的诗,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自然的细腻刻画。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是描绘山水田园,但更注重意境的渲染,与范成大的现实主义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成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