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吴礼部奉旨诣彭湖 赵孟頫 〔元代〕
为国建长策,此行非偶然。 止戈方见武,入海不求仙。 朱绂为郎日,金符出使年。 早归承圣渥,图像上凌烟。
白话文翻译: 为了国家制定长远策略,这次出行并非偶然。 只有在停止战争时才能展现武力,进入海洋并非为了寻求仙人。 穿着朱红色官服的日子,手持金符出使的岁月。 早日归来承受皇帝的恩泽,图像将被绘制在凌烟阁上。
注释:
- 长策:长远的策略。
- 止戈:停止战争。
- 朱绂:朱红色的官服,指官员。
- 金符:古代出使的凭证。
- 圣渥:皇帝的恩泽。
- 凌烟:凌烟阁,古代用来表彰功臣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诗文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孟頫为吴礼部奉旨前往彭湖(今台湾澎湖)而作,表达了对吴礼部此行的期望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吴礼部此行的深切期望和祝福。首句“为国建长策”直接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了吴礼部的使命是为国家制定长远策略。接下来的“止戈方见武,入海不求仙”则寓意深刻,表达了在和平时期展现武力的重要性,以及此行并非为了寻求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为了实际的国家利益。后两句“朱绂为郎日,金符出使年”描绘了吴礼部的身份和使命,而“早归承圣渥,图像上凌烟”则是对吴礼部早日归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并被载入史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国建长策,此行非偶然。”:强调此行的目的和重要性,非偶然之举。
- “止戈方见武,入海不求仙。”:寓意在和平时期展现武力的重要性,此行并非为了寻求虚无缈缈的仙境。
- “朱绂为郎日,金符出使年。”:描绘吴礼部的身份和使命。
- “早归承圣渥,图像上凌烟。”:对吴礼部早日归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并被载入史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止戈方见武,入海不求仙”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入海不求仙”比喻此行并非为了虚无缈缈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吴礼部此行的期望和祝福,强调了为国家制定长远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和平时期展现武力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 “止戈”:象征和平与武力的结合。
- “入海”:象征远行和探索。
- “朱绂”:象征官员的身份和尊严。
- “金符”:象征使命和权威。
- “凌烟”:象征荣誉和历史的记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赵孟頫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A
-
“止戈方见武”中的“止戈”是什么意思? A. 停止战争 B. 开始战争 C. 展示武力 D. 隐藏武力 答案:A
-
“朱绂为郎日”中的“朱绂”指的是什么? A. 红色官服 B. 金色官服 C. 普通衣服 D. 士兵服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表达了送别友人的豪迈情怀。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 vs 《送吴礼部奉旨诣彭湖》赵孟頫:两者都是送别诗,但李白的作品更多表达个人情感,而赵孟頫的作品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赵孟頫诗集》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送别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