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兰若》

时间: 2025-01-26 05:27:48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的僧人,他在高峰上的茅草庵中度过余生,伴随着寒冷的云雾和孤零的树木,默默地修行。世人又怎能知道这条幽静的小径呢?他们远远地向青色的山峰致敬,听到那遥远的磬声。

注释:

  • 绝顶:最高点,指高山的顶峰。
  • 茅庵:用茅草搭建的寺庙,指僧人的居所。
  • 寒云:冷冷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孤木:孤独的树木,象征孤寂和隐逸。
  • 幽径:幽静的小路,指通往山中寺庙的道路。
  • 青峰:青色的山峰,代表高远和清秀的自然景观。
  •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磬音,象征着宗教的宁静和心灵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长明,号青莲,晚年隐居于山林,以诗歌表达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多表现出高洁、恬淡的个性,常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隐居生活中,反映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唐代,士人逐渐向往隐逸生活,尤其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隐士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向往。

诗歌鉴赏:

《山僧兰若》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的开头“绝顶茅庵老此生”即设定了诗人所处的高耸山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茅庵不仅是居所,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寒云孤木伴经行”,通过寒冷的云和孤独的树木,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刻画出隐士的孤独感。诗人行走于此,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

接下来的“世人那得知幽径”,表达了对世俗人群的感叹,隐士的生活虽然清净,却鲜有人能理解和体会。诗人用“幽径”来形容这条鲜为人知的小路,显示出隐士生活的独特与隐秘。

最后一句“遥向青峰礼磬声”,则传达了一种对高远理想的向往,磬声传来,仿佛引领着人们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隐士的心境与人生哲学,既有对孤独的接受,又有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茅庵老此生”:身处最高点的茅庵,表示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过着清静的人生。
  2. “寒云孤木伴经行”:行走在寒冷的云雾中,孤独的树木是诗人精神伴侣,突显隐士的孤寂。
  3. “世人那得知幽径”:对世俗人群的感叹,他们无法体会隐士选择的生活。
  4. “遥向青峰礼磬声”:向青色的山峰致敬,听着远处寺庙的磬声,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茅庵比作一种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 拟人:寒云孤木仿佛有了生命,伴随诗人行走,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上下句意境相对,构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庵:象征隐逸生活。
  • 寒云:象征孤独与清冷。
  • 孤木:象征坚韧与孤独。
  • 青峰:象征理想与追求。
  • 磬声:象征精神的寄托和宗教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顶茅庵”指的是: A. 最高的庙宇
    B. 最高的山峰的茅草庵
    C. 最高的城市
    答案:B

  2. “寒云孤木”中的“孤木”意指: A. 孤立的树
    B. 繁茂的森林
    C. 树木的风景
    答案:A

  3. 诗人对世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轻视
    C. 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顾况的《山僧兰若》与王维的《终南山》均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顾况更侧重于内心的孤寂与世俗的疏离,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上相互呼应,形成了不同的隐逸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