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隐亭》
时间: 2025-01-27 03:1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物已清美,客怀自幽独。
危亭一徘徊,翛然若新沐。
宿云淡野川,元气浮草木。
微茫尽楚尾,平远疑杜曲。
生平远游赋,吟讽心自足。
朅来著世网,抑抑就边幅。
人生要适情,无荣复何辱。
乾坤入望眼,容我谢羁束。
一笑白鸥前,春波动新绿。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已经清新美丽,作为客人的我,心里感到孤独而幽静。站在高高的亭子上徘徊,恍如刚刚沐浴过的清新。宿云轻薄,野川流淌,生机勃勃的草木随风摇曳。远处的景色模糊,平坦的远方让我怀疑那是杜甫的曲子。我的一生都在游历中吟唱,心中充满满足。最近我被世俗的羁绊所困扰,心中感到压抑。人生应当顺应情感,无荣誉又何需耻辱。大千世界尽在我的眼前,容我摆脱这束缚。面对白鸥微笑,春波荡漾着新的绿意。
注释:
- 春物:春天的事物,指春天的景色。
- 幽独:形容内心的孤独和幽静。
- 危亭:高高的亭子。
- 翛然:恬静自在的样子。
- 宿云:指夜间的云彩。
- 元气:生机、活力。
- 楚尾:指楚地的尽头。
- 杜曲:指杜甫的诗歌。
- 适情:顺应情感。
- 羁束:被束缚。
- 白鸥: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由与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隐,元代著名诗人,他以诗、词、文三方面的造诣闻名于世。其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感,生动描绘自然风光,并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季的某一天,诗人独自游览至一处亭子,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因此,他在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气隐亭》是元好问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清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全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开篇的“春物已清美”便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的画面,给人以视觉的无限想象。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感与自然的宁静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表达个人情感时,诗人并没有陷入过于悲伤的情绪,而是选择了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羁绊。“人生要适情,无荣复何辱”道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态度,强调内心的富足与自由是抵御外界压力的重要因素。结尾处“一笑白鸥前,春波动新绿”更是通过生动的意象彰显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优美,内容上更是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与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物已清美:春天的景色已经很美。
- 客怀自幽独:身为客人,心中感到孤独。
- 危亭一徘徊:在高亭中徘徊。
- 翛然若新沐:感觉恬静而清新。
- 宿云淡野川:夜云轻薄,野川安静。
- 元气浮草木:生机盎然的草木。
- 微茫尽楚尾:远处的景色模糊。
- 平远疑杜曲:平坦的远方让我怀疑是杜甫的曲子。
- 生平远游赋:一生在游历中吟唱。
- 吟讽心自足:内心因吟诵而满足。
- 朅来著世网:最近被世俗的束缚所困。
- 抑抑就边幅:感到压抑。
- 人生要适情:人生应顺应情感。
- 无荣复何辱:没有荣誉又何需耻辱。
- 乾坤入望眼:大千世界尽在眼前。
- 容我谢羁束:让我摆脱束缚。
- 一笑白鸥前:面对白鸥微笑。
- 春波动新绿:春波荡漾着新的绿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鸥”象征自由。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宿云淡野川”与“元气浮草木”的对称。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自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春物:象征新生与希望。
- 危亭:象征高远与独立。
- 白鸥: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春波: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危亭”指的是什么? A. 高高的亭子
B. 低矮的草屋
C. 河边的垂柳
D. 小桥流水 -
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是? A. 快乐
B. 孤独与压抑
C. 愤怒
D. 忧伤 -
“人生要适情,无荣复何辱”这句的意思是? A. 人生要追求荣华
B. 人生应顺应情感
C. 人生要努力工作
D. 人生要放弃一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是表达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但李白更加强调酒与月的意境。
- 王维《鹿柴》:同为描写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隐逸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