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裴相公见寄二绝
白居易
习静心方泰,劳生事渐稀。
可怜安稳地,舍此欲何归。
一双垂翅鹤,数首解嘲文。
总是迂闲物,争堪伴相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事务的厌倦。诗中提到,习惯于静心时,内心自然平和,生活的琐事渐渐减少。可怜那安稳的生活,若放弃了它,又能归向何处呢?诗中提到的“垂翅鹤”和“解嘲文”,这些都是闲适的象征,尽管它们都是无所事事的东西,但难道它们不值得与朋友相伴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习静:习惯于静心,指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 劳生事:生活中的繁琐事务。
- 可怜:可叹,表示对安稳生活的珍惜。
- 垂翅鹤:指一种形象,象征悠闲自在。
- 解嘲文:指轻松幽默的诗文,表明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鹤,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被视为高洁、自由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中反复提到的闲适与安宁,正是唐代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关心民生,常常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他的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自然的清丽诗篇,也有表现人生哲理的深邃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面对人生的喧嚣与繁杂时,他愈发向往一种宁静安稳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安稳的生活与繁琐的世事,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的厌倦。开篇的“习静心方泰,劳生事渐稀”,展现了他习惯于内心的平和,逐渐对繁杂事务的疏离。这样的开头引人深思,显示了他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接下来的“可怜安稳地,舍此欲何归”,诗人感慨安稳生活的可贵,而在思索放弃安稳后的落脚之处时,内心的迷惘和无奈油然而生。最后两句提到的“垂翅鹤”和“解嘲文”,不仅是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自我生活状态的自嘲和调侃,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安逸生活的珍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自我调适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习静心方泰:表达习惯于宁静的心境,内心因此而感到平和。
- 劳生事渐稀:生活中的琐事渐渐减少,暗示对繁忙生活的排斥。
- 可怜安稳地:对安稳生活的怜惜和珍视。
- 舍此欲何归:放弃安稳生活后,心中充满迷茫,不知归何处。
- 一双垂翅鹤: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数首解嘲文:提到的幽默诗文,表达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总是迂闲物:这些闲适的象征物,虽然无用,但仍然值得珍惜。
- 争堪伴相君:最终,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更为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与轻松幽默的诗文比作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闲适。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反问:通过“舍此欲何归”表达了对失去安稳的深刻疑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珍视与对繁忙事务的逃避,反映了一种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自由的生活,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解嘲文:象征幽默、轻松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安稳地”指的是什么?
A. 繁忙的工作
B. 宁静的生活
C. 诗歌创作 -
诗中提到的“垂翅鹤”象征什么?
A. 劳碌
B. 悠闲自在
C. 忧伤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淡然
C. 激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宁静夜晚的思考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表达对亲情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酬裴相公见寄二绝》与《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忙碌生活的反思,但《月夜忆舍弟》更多地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这些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的深邃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