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策杖穿荒圃,登临笑晚风。
无穷秋色蔽晴空。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
一林枫叶堕愁红。
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手持拐杖漫步于荒凉的园圃中,面对着徐来的晚风不禁发笑。无穷的秋色遮蔽了晴朗的天空,远处的夕阳映照在江面上,卷起了飞扬的蓬草。大雁飞过菰蒲的远方,山的遥远如梦般相通。一片林中的枫叶纷纷飘落,红得让人愁苦。归家的路上,暮烟深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注释
- 策杖:指手杖,古时常用来辅助行走。
- 荒圃:荒废的园圃,象征着被遗忘的地方。
- 笑晚风:在晚风中欢笑,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
- 飞蓬:指随风飘动的蓬草,寓意自由和飘逸。
- 菰蒲:水边植物,通常指芦苇和蒲草。
- 疏钟:远处传来的钟声,显得稀疏而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960年-约1010年),字方回,号渭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或许在游玩时感受到深秋的气息,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及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策杖穿荒圃”引入,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觉,仿佛诗人正漫步在一片被遗忘的土地上,手中的拐杖不仅是行走的工具,更是对生命历程的象征。接下来的“登临笑晚风”则展现诗人面对自然的洒脱态度,晚风轻拂,他不禁笑出声来,这一笑也似乎消解了内心的忧愁。
“无穷秋色蔽晴空”一句中,秋天的色彩浓烈而深沉,几乎遮蔽了天空,展现出秋季的丰厚与生命的沉重。接着,诗人透过景象感受到夕阳的温暖和柔和,远处江上飞舞的蓬草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
“雁过菰蒲远”描绘了大雁飞过的场景,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飞逝。山的遥远则让人想起了梦境,诗人在此刻与自然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最后两句“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归途中的钟声让人倍感孤寂,回家的路似乎更加漫长,暮烟的深处似乎隐藏着无数的思绪与感悟。
整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与哀愁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策杖穿荒圃:手持拐杖,穿行于荒废的园圃,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登临笑晚风:登高而笑,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悦。
- 无穷秋色蔽晴空:秋色浓郁,遮蔽了晴空,象征着浓厚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
-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夕阳映照江面,飞蓬随风而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感的画面。
-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大雁飞过,远山如梦,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一林枫叶堕愁红:枫叶纷纷落下,寓意着离别与忧愁。
- 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归家的路上,听到稀疏的钟声,表达了归属感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江上卷飞蓬”,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意象。
- 拟人:如“飞蓬”,赋予自然以生命,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衰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也是归属感的体现。
- 飞蓬:象征自由与流动,反映生命的无常。
- 枫叶:象征着离别与忧愁,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疏钟:象征着孤独与思考,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策杖”主要用于: A. 休闲
B. 行走
C. 打猎
D. 种田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季节是__。
-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秋天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秋夕》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吕渭老的《南歌子》: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困境,而吕渭老则更侧重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
-
李白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情景,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吕渭老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吕渭老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