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赠孙姑》

时间: 2025-04-27 06:22:12

奉劝孙姑修大道。

时时只把心田扫。

杀了三尸并六耗。

无烦恼。

常清常净知玄奥。

休问异名炉与灶。

冲和上下通颠倒。

铅汞自然成至宝。

非常好。

霞光簇拥归蓬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赠孙姑》
奉劝孙姑修大道,
时时只把心田扫。
杀了三尸并六耗,
无烦恼。
常清常净知玄奥,
休问异名炉与灶。
冲和上下通颠倒,
铅汞自然成至宝。
非常好,
霞光簇拥归蓬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劝告孙姑要修炼大道,时常清理自己的内心,消除三尸六耗的杂念,便没有烦恼。保持内心的清净,便能领悟深奥的道理。不要过于在意那些名为炉灶的东西,只有在冲和的状态下,上下的关系才能通达颠倒之理,铅汞自然就能化为至宝。非常好,最后迎着霞光返回蓬莱仙境。

注释:

  • 三尸:指人身内的三种邪气,传统道教文化中认为要修炼必须消除。
  • 六耗:泛指六种损耗,指人心中七情六欲的干扰。
  • 玄奥:深奥的道理或真理。
  • 炉与灶:道教炼丹术中常提到的器具,象征修炼过程中的各种外在条件。
  • 铅汞:在道教中,铅和汞常被视作重要的炼丹材料,象征着修炼所需的基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而著称。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或与道教的修炼有关,可能是马钰在与孙姑的交往中,出于关怀和指导而写作,目的在于引导她走向修道的正途。

诗歌鉴赏:

《渔家傲 赠孙姑》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孙姑的劝谏,表达了修炼心性、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诗的开头以“奉劝孙姑修大道”引出主题,直接点明了劝导的对象和目的。接下来便深入探讨修行所需的内心扫除,消除杂念,强调“无烦恼”的状态,这种理想的心态是修道者所追求的。

诗中“常清常净知玄奥”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是获取更高深智慧的前提。接下来的“休问异名炉与灶”,则是告诫修道者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和工具,真正的修炼在于内在的和谐与平衡。最后的“铅汞自然成至宝”隐喻了修行的最终成果,象征着经过内心的洗礼后,灵魂的升华与宝贵。

整首诗清新脱俗,既有道教的深邃,又不失生活的真实,展现了作者对修道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向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奉劝孙姑修大道:直接劝导,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2. 时时只把心田扫:时常清理内心的杂念,保持内心净土。
  3. 杀了三尸并六耗:消灭内心的邪气与烦恼。
  4. 无烦恼:达到无忧无虑的境界。
  5. 常清常净知玄奥:清净的内心能够领悟深奥的道理。
  6. 休问异名炉与灶:不必过于关注外在的修炼工具。
  7. 冲和上下通颠倒:强调和谐与平衡的修行状态。
  8. 铅汞自然成至宝:经过修炼,内心的宝贵品质自然显现。
  9. 非常好:对修行成果的赞美。
  10. 霞光簇拥归蓬岛:象征着最终的归宿和理想的境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铅汞”比喻内在修行的成果。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如“霞光”、“蓬岛”等意象象征理想的修道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内心清净、消除杂念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灵魂的升华和智慧的获取,体现了道教的思想精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道:象征着修行的正途与真理。
  • 心田:隐喻内心,强调内心的修炼。
  • 三尸六耗:代表人心中的杂念与烦恼。
  • 铅汞:象征炼丹过程中的基础材料,隐喻修炼的成果。
  • 蓬岛: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 赠孙姑》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马钰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杀了三尸并六耗”是指什么?
    A. 消灭邪气
    B. 修炼技巧
    C. 追求名利
    D. 享受生活

  3. 诗中提到的“霞光簇拥归蓬岛”象征什么?
    A. 归乡的愿望
    B. 理想的修道境界
    C. 追求财富
    D. 生活的平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渔家傲 赠孙姑》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前者更侧重于修道与内心的清净,而后者则在思乡与孤独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