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57:21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起二首 张耒 〔宋代〕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的秋天早早地感到炎热难耐,常常遗憾梧桐树无法依靠。 清爽的气息突然随着风雨到来,清晨的厅堂里,我独自无眠,心中惊异。

注释:

  • 楚乡: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古为楚国之地。
  • 炎蒸:形容天气炎热。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象征孤独或忧愁。
  • 爽气:清爽的空气。
  • 晓堂:清晨的厅堂。
  • 神惊:心中惊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楚地任职或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秋日清晨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楚地秋日清晨的所感所思。楚地的秋天虽然早到,但炎热依旧,作者对此感到厌倦。梧桐树在这里象征着孤独和无法依靠的感觉。然而,随着风雨的到来,清爽的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体现了自然变化对人心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句“楚乡秋早倦炎蒸”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秋日炎热的厌倦,这种厌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第二句“长恨梧桐不可凭”则通过梧桐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后两句“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则转折明显,风雨带来的清爽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是对外界变化的感受,更是对内心情感的触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楚乡秋早倦炎蒸”:楚地的秋天虽然早到,但炎热依旧,作者对此感到厌倦。
  • 第二句“长恨梧桐不可凭”:梧桐树在这里象征着孤独和无法依靠的感觉。
  • 第三句“爽气忽随风雨至”:风雨带来的清爽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
  • 第四句“晓堂无寐独神惊”:清晨的厅堂里,作者独自无眠,心中惊异。

修辞手法:

  • 拟人:“爽气忽随风雨至”中的“随”字赋予了风雨以人的行为,使其显得生动。
  • 象征:梧桐树象征孤独和无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触动。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梧桐:象征孤独和无助。
  • 风雨:带来清爽气息,象征变化和惊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楚乡”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南、湖北一带 B. 江苏、浙江一带 C. 广东、广西一带 D. 四川、重庆一带

  2. 诗中“梧桐”象征什么? A. 孤独和无助 B. 繁荣和昌盛 C. 坚强和勇敢 D. 快乐和幸福

  3. 诗中“爽气忽随风雨至”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风雨的恐惧 B. 作者对风雨的期待 C. 作者对风雨的惊喜 D. 作者对风雨的无感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触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晨起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但苏轼的词更加抒情和梦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词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