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首奉送友仁贤良之京师》
时间: 2025-01-11 22:4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山朝霭外,阊门春雨余。超忽孤帆远,天末浮云舒。君今北阙游,我栖南山庐。荷锄事耕作,闭户咏诗书。高林鸣禽曙,青苔行迹疏。还期茅檐下,一枉故人车。
白话文翻译:
在吴山的晨雾之外,阊门在春雨之后。孤帆远去,迅速消失,天边的浮云缓缓舒展。你现在去北方的宫阙游玩,而我居住在南山的茅庐。我扛着锄头耕作,闭门读书吟诗。高高的树林中,鸟儿在黎明时分鸣叫,青苔上的足迹稀疏。期待在茅檐下,再次见到老朋友的马车。
注释:
- 吴山:指苏州一带的山。
- 阊门:苏州的城门。
- 超忽:迅速消失的样子。
- 天末:天边。
- 北阙:指京城。
- 南山庐:指南山的居所。
- 荷锄:扛着锄头。
- 闭户:闭门。
- 高林鸣禽:高高的树林中鸟儿鸣叫。
- 青苔行迹疏:青苔上的足迹稀疏,表示人迹罕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元代诗人,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前往京师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居生活的描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倪瓒在春雨之后,送别友人前往京师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雨后的吴山和阊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超忽孤帆远,天末浮云舒”一句,通过孤帆和浮云的意象,表达了友人远行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后文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山朝霭外,阊门春雨余。
- 吴山和阊门是苏州的地标,春雨之后,景色清新。
- 超忽孤帆远,天末浮云舒。
- 孤帆迅速远去,天边的浮云缓缓舒展,形成对比,表达了友人远行的情景。
- 君今北阙游,我栖南山庐。
- 友人前往京城,而诗人自己则居住在南山的茅庐,形成对比。
- 荷锄事耕作,闭户咏诗书。
- 诗人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耕作和读书,表达了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
- 高林鸣禽曙,青苔行迹疏。
- 高林中的鸟鸣和青苔上的稀疏足迹,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宁静。
- 还期茅檐下,一枉故人车。
- 期待友人归来,再次相聚在茅檐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孤帆与浮云、北阙与南山庐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通过孤帆、浮云、高林鸣禽等意象,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隐居。诗人通过对友人远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同时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孤帆:象征友人的远行。
- 浮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人生。
- 高林鸣禽: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
- 青苔行迹疏:象征人迹罕至的隐居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超忽孤帆远”一句,孤帆象征什么? A. 友人的远行 B. 诗人的孤独 C. 自然的景色 D. 人生的变幻
-
诗中“我栖南山庐”一句,南山庐象征什么? A. 京城的繁华 B. 隐居的生活 C. 友人的居所 D. 自然的景色
-
诗中“还期茅檐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祝福 B. 思念 C. 期待 D. 感慨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是送别诗,王维的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倪瓒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相比,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倪瓒的诗更多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友人的期待。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倪瓒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