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贤眼力到,占得此名区。
荒径百年树,虚堂三面湖。
檐阴来钓艇,花外起晴凫。
借问园中叟,主人曾到无。
白话文翻译
前代的贤人眼光独到,能够占据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荒径旁有百年老树,空荡的厅堂三面环湖。
在檐下阴影中,有渔船在钓鱼,阳光洒在花外,野鸭正翩翩起舞。
我想问园中的老人,主人曾经来过这里吗?
注释
- 前贤:指历史上有智慧和见识的人。
- 眼力到:指眼光独到、见识非凡。
- 名区:指景色优美的地方。
- 荒径:指长久未被修整的小路。
- 虚堂:指空旷的厅堂。
- 檐阴:指屋檐下的阴影。
- 钓艇:指用来钓鱼的小船。
- 晴凫:指在晴天中飞起的野鸭。
- 借问:用来引入询问的语句。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前贤”可以引申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与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陈著游览越中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古人智慧的追慕,对园中美景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明的思考。首句“前贤眼力到”,点出这里的特殊之处,似乎在赞美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荒径百年树”与“虚堂三面湖”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诗中“檐阴来钓艇”和“花外起晴凫”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最后一句“借问园中叟,主人曾到无”,则引发了对人情的思考,仿佛在询问这片美好背后的人和事,给人以回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然自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贤眼力到:开头直接引入前贤,表明这片土地的特殊之处是因为有见识的人曾经到过这里。
- 占得此名区:说明这里的美景是被智慧的人所发现和珍惜的。
- 荒径百年树:画面展现出一条被时间遗忘的小路,旁边是经历百年风雨的古树,暗示了自然的古老与沧桑。
- 虚堂三面湖:厅堂空荡荡的,三面环水,给人一种宁静开阔的感觉。
- 檐阴来钓艇:在屋檐下的阴影中,一只小船正在钓鱼,体现了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的和谐。
- 花外起晴凫:阳光明媚,野鸭在花丛外起飞,增添了生动的景象。
- 借问园中叟:诗人对园中老人的提问,隐含对主人身世的好奇与尊重。
- 主人曾到无:对主人的询问,似乎在寻找与这片美好景致相配的人物,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前贤眼力到”比喻古人的智慧,传达出对历史的敬意。
- 对仗:如“荒径百年树,虚堂三面湖”,前后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美感。
- 拟人:野鸭的飞起被描绘得生动活泼,仿佛有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古代智慧的敬仰,通过对园林景致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前贤:象征智慧与历史的积淀,代表了人类的文化传承。
- 荒径: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表现出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 百年树:代表着生命的历程与坚韧,暗示着时间的流转。
- 虚堂:象征着一种空灵和超脱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檐阴与钓艇: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晴凫: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前贤眼力到”指的是谁? A. 古代文人
B. 现代人
C. 自然
D. 诗人自己 -
“荒径百年树”中“百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古老与沧桑
B. 新鲜与活力
C. 繁茂与生长
D. 现代与科技 -
诗中提到的“主人”指的是谁? A. 老人
B. 诗人
C. 古代贤人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山西村》 by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本诗相似,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同样强调自然美,以山水为背景,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内敛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