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古莲塘
作者:陈陶 〔唐代〕
阖闾宫娃能采莲,
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
江头废苑花年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古时阖闾宫的少女们能在莲塘中采莲,明珠做成的佩饰,龙形的船只在水上游荡,然而如今却再也看不到那三千巧妙的笑容了,江边的废弃园林中,年年盛开的只是凋零的花朵。
注释:
字词注释:
- 阖闾宫娃:阖闾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宫娃指的是宫中的女子。
- 采莲:在莲塘中采摘莲花,古时常用于形容女子的优雅和灵动。
- 明珠作佩:用明珠制作的佩饰,象征着华美和高贵。
- 龙为船:龙形的船只,可能象征着威武和尊贵的出行工具。
- 三千巧笑:指三千个女子的巧妙笑容,表现出昔日的繁华与美好。
- 江头废苑:江边废弃的园林,暗指昔日的繁荣已成为过往。
典故解析:
阖闾宫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阖闾国,强调了宫中女子的美丽与才华。诗中提到的莲塘采莲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陈陶通过对古莲塘的描写,寄托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赋得古莲塘》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通过对古莲塘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曾经繁华岁月的追忆。诗的开头提到的“阖闾宫娃能采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宫女们在碧绿的莲塘中采莲,宛如仙子般的存在,生动而优雅。接着“明珠作佩龙为船”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意象的奢华感,诗人用明珠与龙船的对比,表现出那种高贵与优雅的生活方式。
然而,转折句“三千巧笑不复见”则带来了强烈的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对这些美丽的女子的怀念充满了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江头废苑花年年”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示,尽管花年年盛开,但却是被废弃的园林,失去了昔日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阖闾宫娃能采莲:描绘阖闾宫的女子在莲塘中采莲的情景,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与优雅。
- 明珠作佩龙为船:强调她们的高贵与奢华,佩饰与船只都象征着尊贵。
- 三千巧笑不复见:感叹曾经的繁华与美好已成往事,表达对美丽生活的遗憾。
- 江头废苑花年年:现实的对比,尽管花年年盛开,仍然是废弃的园林,象征着失去的青春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珠作佩”比喻女子的华美。
- 对仗:每两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废苑则象征着失落与遗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古莲塘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挖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塘: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 宫娃:象征着美丽与优雅,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才华。
- 明珠:象征着珍贵与奢华,代表着高贵的生活方式。
- 废苑:象征着失落与凋零,代表着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阖闾宫娃”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女子?
- A. 洛阳
- B. 阖闾
- C. 长安
-
“三千巧笑不复见”中,“三千”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
- A. 三千个女子
- B. 许多
- C. 一千个女子
-
诗中“江头废苑花年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美好的回忆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 《采莲曲》——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赋得古莲塘》与李白的《采莲曲》,前者更注重对失落的感慨,后者则多了一份轻松与活泼,展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