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闺怨词》
时间: 2025-01-10 21:5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
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
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白话文翻译:
早晨我厌恶那只百啭的黄莺,夜晚我嫉妒那对双栖的燕子。
我不习惯春天的离别,谁能知道我到清晨时的啼哭。
珠帘遮住寒冷的月光,纱窗背后是清晨的灯光。
昨夜我的巾帕上沾满了泪水,一半是因为春天的冰冷。
关山和征戍都远在天边,闺阁中的离别实在艰难。
苦战的他一定憔悴了,我的寒衣不要宽松。
注释:
- 莺:指黄莺,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燕:指燕子,常象征双宿双栖的爱情。
- 珠箔:用珠帘遮住窗户,表示闺房的典雅与封闭。
- 巾上泪:指用来擦泪的巾帕,表达悲伤。
- 春冰:指春天的寒冷,象征离愁。
- 关山:指边境的山川,代表战争的遥远和艰难。
- 寒衣:指冬衣,象征思念与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白居易在政治上也有较高的影响力,曾任多种官职。
创作背景:
《闺怨词》是白居易在其仕途上经历了多次离别之后所作,反映了他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深切感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留在闺房的女子因丈夫征战而产生的孤独与忧愁,表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奈与深情。
诗歌鉴赏:
《闺怨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离别后,夜晚独自思念的情景。开篇的“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便生动地表达了她的内心矛盾与孤独。黄莺的歌声让她心生厌恶,而燕子的双宿双栖则令她感到嫉妒,这种情感的对立恰恰体现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的“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则进一步描绘了她的生活环境,珠帘和纱窗不仅是物理上的遮挡,更是情感上的封闭,暗示了她内心的寂寞与冷清。夜里她的泪水沾湿了巾帕,象征着她对春天的冰冷与离别的痛苦。
最后两句“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则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坚韧,抒发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感慨,情感真挚且引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憎莺百啭:清晨时,她厌恶黄莺的不断鸣叫,因那让她想起了离别的痛苦。
- 夜妒燕双栖:夜晚,她嫉妒那对双栖的燕子,象征着幸福的爱情。
- 不惯经春别:她不习惯春天的离别,感到特别痛苦。
- 谁知到晓啼:谁能理解她到早晨时的啼哭与悲伤。
- 珠箔笼寒月:珠帘遮住了寒冷的月光,暗示了她的孤独。
- 纱窗背晓灯:纱窗后面是清晨的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无奈。
- 夜来巾上泪:昨夜她的巾帕上沾满了泪水,表达了深切的忧伤。
- 一半是春冰:泪水的一部分是因为春天的冰冷,象征着冷淡的感情。
- 关山征戍远:遥远的边关和征戍,表明离别的艰难。
- 闺阁别离难:闺房中的离别是非常痛苦的。
- 苦战应憔悴:对方在战争中必定憔悴。
- 寒衣不要宽:她叮嘱不要给他宽松的寒衣,暗示着对他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冰”比喻冷淡的爱情。
- 对仗:如“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在战乱时代的无奈与坚韧,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苦难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爱情的美好,但在此却成为离别的象征。
- 燕:象征爱情的幸福和双宿双栖的愿望。
- 珠箔、纱窗:象征女性的闺房和她们的封闭与孤独。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 关山:象征遥远的战争与离别,展现出诗的社会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闺怨词》描写的是哪种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愤怒
D. 期待 -
“珠箔笼寒月”中的“珠箔”代表什么? A. 珍贵的物品
B. 闺房的遮挡
C. 春天的美好
D. 战争的远方 -
下列哪个意象不出现在《闺怨词》中? A. 莺
B. 燕
C. 花
D. 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离别的伤感与思念。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闺怨词》与李商隐的《无题》:两者都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女性在战争中的无奈,而李商隐则更显得隐晦与复杂,情感更为细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闺怨词》的情感、背景与艺术特点,促进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