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过夏州(一作送李廓侍郎)》

时间: 2024-09-19 22:15:03

酬恩不顾名,走马觉身轻。

迢递河边路,苍茫塞上城。

沙寒无宿雁,虏近少闲兵。

饮罢挥鞭去,旁人意气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侍御过夏州(一作送李廓侍郎) 作者:姚合 〔唐代〕

酬恩不顾名,走马觉身轻。
迢递河边路,苍茫塞上城。
沙寒无宿雁,虏近少闲兵。
饮罢挥鞭去,旁人意气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送别友人的情感。虽然为了报答恩情而不顾名利,但在飞驰的马背上却感到身体轻快。沿着河边的路途遥远,远望那苍茫的边塞城市。沙地寒冷,没有停留的雁群,敌人近在咫尺,军队却显得闲散。饮酒作别后挥鞭离去,旁人也都生出了豪情壮志。


注释

字词注释:

  • 酬恩:报答恩情。
  • 不顾名:不在意名利。
  • 走马:骑马疾驰。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而模糊。
  • 塞上:边疆地区。
  • :敌人。
  • 闲兵:闲散的士兵。

典故解析:

  • 送别:古代诗歌常有送别友人的主题,此诗正是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
  • 边塞:边疆的城池和环境,常常成为古诗中描写战争与离愁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 780 年-约公元 842 年),唐代诗人,字子之,号少华,原籍襄阳,后迁居京城长安。姚合在诗歌上以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友人著称,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壮阔的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担任官职期间,李侍御(或称李廓)前往夏州任职,诗人以此作别,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诗中描绘了送别的氛围以及边塞的壮丽景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送李侍御过夏州》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使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边塞的苍茫与孤寂。开篇的“酬恩不顾名”便明确了诗人的心态,他选择了友情而非名利,显示出一种高尚的情操。接下来的“走马觉身轻”则体现了快意与轻松,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离别情绪。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运用了“迢递河边路,苍茫塞上城”的描绘,带给读者一种辽阔、遥远的感觉,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无尽的旅途与壮丽的边塞情景。而“沙寒无宿雁,虏近少闲兵”的句子,则通过冷清的沙地与敌军的闲散,反映出边塞的危机与孤独,暗示了人们在动荡环境中的无奈与担忧。

最后“饮罢挥鞭去,旁人意气生”则表现出在离别时的豪情,即使身处险境,友人间的情谊依旧让人充满勇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酬恩不顾名:表达了诗人为了回报朋友的恩情而不在乎名利。
  2. 走马觉身轻:骑马时感到身体轻盈,暗示心情愉快。
  3. 迢递河边路:描述了前往夏州的路途遥远,路途艰辛。
  4. 苍茫塞上城:描绘了边塞的城市景象,给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感觉。
  5. 沙寒无宿雁:沙地寒冷,夜晚无人栖息的雁群,表现出环境的冷清。
  6. 虏近少闲兵:敌人接近,但士兵却显得闲散,暗示战争的危险和局势的不安。
  7. 饮罢挥鞭去:饮酒结束后挥鞭离去,表现出送别的情景。
  8. 旁人意气生:旁人看到这一幕也感到豪情激昂,传达出友情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轻松的骑马与边塞的危机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意象:如“沙寒”“宿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冷清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险恶环境,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遥远的旅途。
  2. 苍茫:代表着边塞的壮丽与孤独。
  3. 沙寒:表现出环境的冷清与无情。
  4. 宿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5. 挥鞭:代表着告别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D. 无所谓

  2. 诗的背景主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A. 城市
    B. 边塞
    C. 山林
    D. 海洋

  3. 诗中提到的“酬恩不顾名”是什么意思?
    A. 重视名利
    B. 谈论恩情
    C. 不在乎名利
    D. 忘记朋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送李侍御过夏州》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均表现了送别情感,但前者更注重边塞的环境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词典》
  3.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