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引》
时间: 2025-01-10 19:1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行舟冰凿罅。
潜鳞透暖偏堪射。
岁岁年年篷作舍。
三冬夜。
牛衣自暖何须借。
滕六晚来方命驾。
千山绝影飞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
宜入画。
一蓑披著归来也。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寒冬里,我划船行驶,冰层上凿出缝隙。
潜伏在水中的鱼感受到温暖,正好可以射中。
年复一年,我的茅篷就是我的家。
在这个寒冷的三冬夜,
牛衣包裹着我自己,何必借助外物取暖呢?
傍晚时分,刚刚驾船出发。
在千山万水中,飞禽都畏惧这冰冷的天气。
江面上的雪,如同片片花瓣飘落,
这画面真是美丽动人。
披着蓑衣归来的我,心中满是惬意。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 行舟:划船,指在水上航行。
- 冰凿罅:冰层上凿出的缝隙。
- 潜鳞:潜伏在水中的鱼。
- 篷作舍:用篷布搭建的住所。
- 牛衣:一种用牛毛制成的衣物,具有保暖功能。
- 滕六: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船只名称。
- 千山绝影:形容山的轮廓消失在雪雾中,景象迷离。
- 宜入画:形容景色如画,极其美丽。
- 一蓑披著:穿着蓑衣,象征渔人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40年-1110年),字德明,号溪山,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风豪放而自然,常以渔家生活为题材,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渔家傲引》创作于宋代腊月,正值寒冬,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冰封水面上捕鱼的情景,表现了渔夫的独特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渔家傲引》是一首描写渔夫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渔夫在寒冬腊月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在这首诗里,洪适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渔夫的生活状态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体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类的智慧。
开篇的“腊月行舟冰凿罅”直接引入了冬季的寒冷和渔夫的艰辛。接着,诗人描绘了潜鱼在温暖处的情景,揭示了渔夫的捕捞技巧与自然的互动。年复一年,篷帐成为渔夫的栖息之所,虽简陋却充满温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令人敬佩。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最后的“一蓑披著归来也”既是对渔夫形象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自信与从容。在诗的整体基调上,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月行舟冰凿罅:描述了冬季划船的情景,暗示严寒的环境。
- 潜鳞透暖偏堪射:潜伏的鱼感受到温暖,恰好是捕捉的好时机。
- 岁岁年年篷作舍:渔夫年年在此生活,虽简陋却充满归属感。
- 三冬夜:强调冬季的寒冷,增加生活的艰辛感。
- 牛衣自暖何须借:渔夫的自给自足,他的牛衣足以保暖,不需依赖外物。
- 滕六晚来方命驾:傍晚时分出发,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息。
- 千山绝影飞禽怕:描绘了苍茫的山影,飞禽因寒冷而不愿飞翔。
- 江上雪如花片下:雪花如花瓣般飘落,营造出美丽的画面。
- 宜入画:赞美自然景色之美。
- 一蓑披著归来也:渔夫披着蓑衣,象征着他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江上雪如花片下”,用花瓣比喻雪花,形象生动。
- 对仗:“岁岁年年篷作舍”,表现出岁月流逝的恒常感。
- 拟人:飞禽“怕”寒冷,赋予了动物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渔夫在艰苦环境中不懈追求生活的乐趣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月:象征寒冷与岁末。
- 冰:代表艰难困苦的环境。
- 鱼:象征生存的希望与自然的馈赠。
- 篷:象征简单却温暖的生活。
- 雪花:美丽与纯洁的象征,增添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腊月行舟冰凿罅”中“腊月”指的是哪个月份?
- A. 农历十二月
- B. 农历正月
- C. 农历七月
-
“牛衣自暖何须借”中“牛衣”是什么?
- A. 一种渔网
- B. 一种保暖衣物
- C. 一种船只
-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雪花的美丽?
- A. “岁岁年年篷作舍”
- B. “江上雪如花片下”
- C. “千山绝影飞禽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家傲》:范仲淹的词,描写渔家生活的另一种风情。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杂剧,亦表现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洪适的《渔家傲引》与范仲淹的《渔家傲》均表现渔夫生活,但洪适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描绘和内心感受,范仲淹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洪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