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逢九十日,彼此惜芳期。
折柳停闲骑,嚼花吟好诗。
经年行远别,对景起深思。
日落不知处,四山啼子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离别情感。诗人和友人相聚了九十天,彼此珍惜这段芳华的时光。折下柳枝停下骑马,啃咬花瓣吟诵美好的诗篇。经过了一年的远行,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产生深深的思考。夕阳西下,去向不知,四周山中传来杜鹃的啼鸣,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注释:
- 相逢九十日:意指相聚的时间,表达了长时间的友谊。
- 惜芳期:珍惜美好的时光,芳指春天的美好。
- 折柳停闲骑:折柳是古人习惯的送别方式,寓意别离。
- 嚼花吟好诗:用花瓣作为吟诗的素材,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经年行远别:经过了一年,远行与朋友的别离。
- 对景起深思:面对眼前的景象,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 日落不知处:夕阳西下,不知何去何从,表达了迷茫与忧伤。
- 四山啼子规:子规是杜鹃鸟,常被视为离别之鸟,寓意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梦得,号可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诗文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
创作背景:
《送春》写于春天即将结束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回忆与对即将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情的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送春》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诗人在春天的尾声与友人相聚,时间的流逝和即将到来的别离使得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开头“相逢九十日”不仅表明了相聚的时间之长,也暗含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随后“折柳停闲骑,嚼花吟好诗”描绘了春日悠闲的景象,柳树与花朵都成为了友谊的象征,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快乐的氛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年行远别”掀起了情感的高潮,诗人开始思考离别的意义与人生的无常。日落时分,四周传来杜鹃的啼鸣,象征着离别的悲痛与孤独。整首诗在轻快与沉重之间游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茫然,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逢九十日:与友人相聚已经九十天,表达了长久的情谊。
- 彼此惜芳期:彼此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
- 折柳停闲骑:在路上停下来折柳,象征着别离。
- 嚼花吟好诗:啃咬花瓣吟诵诗篇,展现对春天的热爱。
- 经年行远别:经过一年,离别的思绪油然而生。
- 对景起深思:面对美丽的景色,引发思考。
- 日落不知处:夕阳西下,去向无知,表现迷茫。
- 四山啼子规:四周山中传来杜鹃啼鸣,增添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和花瓣象征友谊与美好时光。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添诗意。
- 对仗:诗中“折柳停闲骑,嚼花吟好诗”形成对仗,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珍惜展开,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柔情与别离,古代常用柳枝送别。
- 花:代表美好与短暂,体现春天的生机。
- 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子规:杜鹃鸟,常与离别有关,增添了悲壮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逢九十日”中,数字“九十”表达了什么?
- A. 相聚的时间长
- B. 春天的时光
- C. 离别的原因
-
“折柳停闲骑”中的“折柳”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的景色
- B. 离别与惜别
- C. 友谊的延续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施枢的《送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离愁,后者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别离的悲伤。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感慨,但在情感的细腻程度与意象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