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10 22:42:53意思解释
水调歌头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
黄尘乌帽,觉来眼界忽醒然。
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
鸿鹄下翩翩。
四海九州大,何地著飞仙。
吸湖光,吞蟾影,倚天圆。
胸中万顷空旷,清夜炯无眠。
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
且唱钓鱼船。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
白话文翻译
平时经过这里,今天重来却更留连不舍。
看那黄尘和黑帽,忽然之间眼界大开。
坐着看如云的秋稻,别去问那些鸡虫的得失,
鸿鹄在空中翩翩而下。
四海和九州如此广大,哪里能被飞仙所驻留?
吸取湖中的光,吞下蟾蜍的影子,倚靠在天圆之上。
心中空旷万顷,清夜无眠。
想要知道世间的闲适之处,
自有尊前的深厚趣味,且在这里唱钓鱼歌。
调理鼎中的美味,妙手看着烹饪新鲜。
注释
- 黄尘乌帽: 指的是黄土飞扬的环境与黑色的帽子,象征着世俗的烦扰。
- 鸿鹄: 指大雁,象征自由和高远的志向。
- 吸湖光,吞蟾影: 描述了在湖边的宁静景象,吸取湖水的光辉,吞下月亮的影子。
- 尊前深趣: 指的是在酒宴上的深厚情趣,强调生活中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是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文人圈的广泛认可。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创作于张元干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以“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引入,表明自己对来到此地的留恋,接着通过对黄尘和乌帽的描绘,反映出生活的繁杂与困扰。
接下来的“坐见如云秋稼”则展现出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腻,秋稻如云,生动而美丽。诗人不再关心世俗的得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鸿鹄翩翩而下,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理想,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气质。
“吸湖光,吞蟾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湖光月影的欣赏,表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广阔。后半部分“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则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和意义,且在钓鱼船上唱歌,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表达了对此地的依恋。
- “黄尘乌帽,觉来眼界忽醒然”:描绘了世俗生活的繁忙与困扰。
- “坐见如云秋稼”: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莫问鸡虫得失”:强调不再关心世俗的琐事。
- “鸿鹄下翩翩”:象征自由和高远的理想。
- “四海九州大,何地著飞仙”: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与思考。
- “吸湖光,吞蟾影”:描绘湖边的美丽景象。
- “倚天圆”:表达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 “胸中万顷空旷,清夜炯无眠”:内心深邃而宁静的感受。
- “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 “且唱钓鱼船”:表现出悠闲的生活态度。
-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传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 “黄尘乌帽”象征生活的纷扰。
- 拟人: “鸿鹄下翩翩”,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表达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平凡中寻找乐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 黄尘: 象征尘世的烦扰与喧嚣。
- 秋稼: 代表丰收与自然的美丽。
- 鸿鹄: 代表理想与自由。
- 湖光月影: 象征宁静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元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对此地的留恋
- C. 对自然的无感
- D. 对世俗的追求
-
“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强调了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 C. 忽视生活
- D. 远离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强调人生的豪放与快意,和张元干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亦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