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时间: 2025-05-10 09:08:15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

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

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

纵使被雷烧作烬,宁殊埋骨扬为尘。

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言五首
作者:元稹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
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
纵使被雷烧作烬,宁殊埋骨扬为尘。
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和狂歌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薄态度。他在喝酒时高歌,醉舞中似乎变得疯狂,虽然酒量不多,但仍想要更多。他不关心眼前的仇敌,也不在乎身外的功名利禄,生死对他来说无所谓。他不愿意把心事放在长沙,认为云到哪里都可以是家。诗人把喝酒比作渔父的悠闲,把用餐比作神鸦的自在。竹子直立,柳树随风倾斜,都是自然的表现,诗人在感慨天公的恩赐时,经历了风雨,才会有生命的成长。

他提到雷电的轰鸣,虽有狂人之态却不在乎被雷击中,宁愿化作尘埃而不愿埋骨。他希望能像蝴蝶一样寻花,或化作江鱼跳跃在水中。诗人感叹心灵的安宁无处可寻,这种状态让他无暇顾及林峦的美丽。最后,他回顾自己三十年的经历,曾追逐名利,也经历了两次的失意和多次的荣华。他只想在杯中洒下松叶,遮挡肘上的柳枝,未来或许会在烧缸之地安葬,和人家一起享受美酒。

注释

  1. 五斗解酲:五斗酒能解酒醉。
  2. 十分飞盏:形容饮酒的数量。
  3. 莫将心事厌长沙:不必把心事放在长沙,暗指心境的自由。
  4. 霆轰电烻:雷霆轰鸣,形容强烈的自然现象。
  5. 乞我杯中松叶满:指希望酒能满杯,象征对生活的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以新乐府诗闻名。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深厚,常有诗歌往来。

创作背景

《放言五首》写于元稹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对饮酒作乐的热爱,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洒脱。

诗歌鉴赏

《放言五首》是一首表现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淡漠的作品。诗歌气氛轻松愉悦,诗人在醉酒之际,放声高歌,展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诗的开头便以“近来逢酒便高歌”引入,醉舞诗狂的状态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与放纵。

诗中描绘的意象如“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体现了自然景象与诗人心境的和谐。诗人在醉酒中不再在意仇敌和功名,生死对于他而言也不过是等闲之事。这样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理解。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是通过雷电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无畏与对命运的洒脱。纵然被雷击中,宁愿化作尘埃,也不愿意埋骨于世,显示出一种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提到的“安得心源处处安”,更是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强调了心灵的安宁重要性。

整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达了元稹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淡泊,体现了他深厚的生活哲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来逢酒便高歌:最近只要遇到酒就开始高歌,表现出对饮酒的热爱。
  2. 醉舞诗狂渐欲魔:喝醉后跳舞、作诗狂热,似乎快要入魔,显示出陶醉的状态。
  3. 五斗解酲犹恨少:五斗酒能解醉,但感觉还是太少,形容渴望更多的酒。
  4. 十分飞盏未嫌多:即使喝十杯也不嫌多,表现出饮酒的豪放。
  5. 眼前仇敌都休问:对眼前的仇敌不再关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6. 身外功名一任他:对身外的功名利禄完全不在乎,显得洒脱。
  7. 死是等闲生也得:生与死对他而言都很平常,显示出对生命的淡薄。
  8. 拟将何事奈吾何:对于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9. 莫将心事厌长沙:不必把心事放在长沙,暗示内心自由。
  10. 云到何方不是家:无论云到哪里,心中皆是家,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与渔父、神鸦作比较,表现饮酒的悠闲与自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如“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 夸张:如“五斗解酲犹恨少”,强调对酒量的渴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同时,诗中对饮酒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欢乐,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雷电:象征生命的无常与不可预测,反映诗人对命运的洒脱。
  • 竹、柳:自然意象,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柔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酒”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自由与欢乐
    • C. 朋友
  2. “死是等闲生也得”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 A. 对生命的珍惜
    • B. 对生死的淡薄
    • C. 对死亡的恐惧
  3. 诗中提到的“竹枝待凤”意在表达什么?

    • A. 竹子很美
    • B. 对自然的欣赏
    • C.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将进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与《将进酒》,两首诗均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但白居易更注重表现饮酒的乐趣和人生哲理,而元稹则更强调对世俗的淡薄与内心的自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下一句是什么

五斗解酲犹恨少,上一句是什么

五斗解酲犹恨少,下一句是什么

十分飞盏未嫌多。上一句是什么

十分飞盏未嫌多。下一句是什么

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上一句是什么

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下一句是什么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上一句是什么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下一句是什么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上一句是什么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下一句是什么

酒熟餔糟学渔父。上一句是什么

酒熟餔糟学渔父。下一句是什么

饭来开口似神鸦。上一句是什么

饭来开口似神鸦。下一句是什么

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上一句是什么

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下一句是什么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上一句是什么

近来逢酒便高歌,下一句是什么

醉舞诗狂渐欲魔。上一句是什么

醉舞诗狂渐欲魔。下一句是什么

五斗解酲犹恨少,上一句是什么

五斗解酲犹恨少,下一句是什么

十分飞盏未嫌多。上一句是什么

十分飞盏未嫌多。下一句是什么

眼前仇敌都休问,上一句是什么

眼前仇敌都休问,下一句是什么

身外功名一任他。上一句是什么

身外功名一任他。下一句是什么

死是等闲生也得,上一句是什么

死是等闲生也得,下一句是什么

拟将何事奈吾何。上一句是什么

拟将何事奈吾何。下一句是什么

莫将心事厌长沙,上一句是什么

莫将心事厌长沙,下一句是什么

云到何方不是家。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