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寒月寄齐已》

时间: 2025-02-04 17:25:55

松下清风吹我襟,上方钟磬夜沈沈。

已知庐岳尘埃绝,

更忆寒山雪月深。

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岂知名出遍诸夏,石上栖禅竹影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下清风吹我襟,上方钟磬夜沈沈。已知庐岳尘埃绝,更忆寒山雪月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岂知名出遍诸夏,石上栖禅竹影侵。

白话文翻译:

松树下清风轻轻吹拂我的衣襟,夜空中上方寺的钟声和磬声沉沉传来。我已经知道庐山那里的尘埃已经断绝,更加怀念寒山那深邃的雪夜月光。高声谢绝万般尘缘以消解祖师的意旨,朗朗吟诵千首诗也是为了表达对师长的敬意。哪里知道名声已经传遍了华夏大地,石上静坐禅修时竹影轻轻侵入心田。

注释:

  • 松下清风:指松树下的凉风,常用来象征清高脱俗的境界。
  • 上方钟磬:上方寺的钟声和磬声,上方寺是唐代的一座著名寺庙。
  • 庐岳:指庐山,位于江西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寒山雪月:指寒山的雪夜月光,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这里可能指寒山的诗意境界。
  • 高谢万缘:高声谢绝一切尘缘,表示超脱世俗。
  • 消祖意:消解祖师的意旨,祖师指佛教中的开山祖师。
  • 朗吟千首:朗朗吟诵千首诗,表示对诗歌的热爱和精通。
  • 师心:对师长的敬意和学习。
  • 诸夏:指华夏大地,即中国。
  • 石上栖禅:在石头上静坐禅修,表示修行的一种境界。
  • 竹影侵:竹影轻轻侵入,象征禅修时的宁静和心境的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超脱世俗、向往清静生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风、钟磬、雪月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松下清风的感受,上方钟磬的沉思,以及对寒山雪月的怀念,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高谢万缘消祖意”和“朗吟千首亦师心”两句,更是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下清风吹我襟:松树下的清风吹拂诗人的衣襟,象征诗人身处清静之地,感受自然的清新。
  2. 上方钟磬夜沈沈:上方寺的钟声和磬声在夜空中沉沉传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3. 已知庐岳尘埃绝:诗人已经知道庐山的尘埃已经断绝,意味着诗人对世俗的远离和对清静的向往。
  4. 更忆寒山雪月深:更加怀念寒山那深邃的雪夜月光,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深切渴望。
  5. 高谢万缘消祖意:高声谢绝一切尘缘,消解祖师的意旨,表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佛教禅修境界的追求。
  6. 朗吟千首亦师心:朗朗吟诵千首诗,也是为了表达对师长的敬意,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师长的尊敬。
  7. 岂知名出遍诸夏:哪里知道名声已经传遍了华夏大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声的意外和对诗歌影响力的认识。
  8. 石上栖禅竹影侵:在石头上静坐禅修时,竹影轻轻侵入心田,象征禅修时的宁静和心境的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下清风吹我襟”中的“清风”比喻清高脱俗的境界。
  • 拟人:如“上方钟磬夜沈沈”中的“夜沈沈”赋予夜晚以沉静的特性。
  • 对仗:如“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超脱世俗,向往清静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 松下清风:象征清高脱俗的境界。
  • 上方钟磬:象征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寒山雪月:象征清静生活的深切渴望。
  • 石上栖禅:象征禅修时的宁静和心境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上方钟磬夜沈沈”指的是什么? A. 上方寺的钟声和磬声 B. 夜空中